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知青文学(8)

点击数:447更新时间:2016-04-18

  我所知道的柴春泽(3)

  高  颖

  1981年7月1日

  纪念建党60周年。

  去年的今日,我还在翁旗广德公南窑青年点劳动,在没有恢复党籍的情况下,主动找砖厂党小组长凌宝泉同志谈心。

  去年9月, 盟委、旗委领导找我谈话,通知我组织上已做出决定为我恢复党籍,党龄连续计算。经过这次人生波折,我更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

  今天上午,我作为早已恢复党籍的辽河工程局职工参加辽河局全体党员大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从会议精神中了解到,鉴于粉碎“四人帮”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两年中华国锋同志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了“左”的错误,全会一致同意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全会选举胡耀邦同志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增选赵紫阳、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选举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增选习仲勋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下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耀邦发表重要讲话。

  看来,作为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应加强政治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1982年7月1日

  今天是党的生日,我和立新商定,请爸爸来家同吃午饭。这不仅仅是做儿女的对老人的一点心意,更主要的是,父亲作为具有37年党齢的中共党员,应当受到青年党员的尊敬。

  上午9点多钟,我骑自行车回桥西家的路上正碰到父亲步行向赤峰县红旗商店走去,即刻追到跟前,说:“爸爸,中午请您到家里去吃饭。”父亲退休后,住在桥西,每天在红旗商店门口与一些老年人闲聊、下棋。我随父亲去那里,他向我一一介绍这些退休的老人。当他们知道我的来意后,对父亲说:“去吧,儿子来找了。”

  立新为父亲做牛肉馅饺子,炒黄瓜、白果,买两瓶啤酒,父亲吃得很高兴。

  饭后,老人不肯休息,执意要回去,不想耽误与那些退休老人闲聊、下棋。

  1983年7月1日

  纪念建党62周年。

  动员几名电大学员写出文学评论。借来一台录音机,录下他们的文章,在文科班内播放,大家一致反映收获很大。看来这的确是电大学员互相学习的好方式。

  在辽宁大学中文系学习的大连知青王冬梅来家看望,她十分关心我在电大是如何学习的。在辽宁大学中文系学习的王玉树、田金魁来家看望。王玉树送我一本他们编写的中文专业用书《基础课图表》。这书对我学习有很大帮助,组织了几个学员抄录刻印,以发给大家复习用。

  今年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中央隆重纪念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胡耀邦总书记在讲话中说,重视知识分子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4月份,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看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到电大学习,走对了。

  1984年7月1日

  党的生日来到之日,也是电大考试来到之时,努力复习备考也是对党的生日的纪念。

  集中精力复习备考。连续看书眼受不了,录音机坏了,去朋友家借来。自录后反复听也十分累。还好,爱人说,变个方法休息,再学。她出了主意让我和3岁的女儿元元缠毛线,元元用两支胳膊撑着,又换过来撑,很逗人!这就算是休息,然后接着复习。

  1985年7月1日

  纪念建党64周年。

  整党中,我得到支部同志们的好评,按期进行了党员登记,是对党的生日最好的纪念。

  我的电大班主任侯传文老师已考取研究生,今年9月份将入学,祝贺他!他十分关心我在电大毕业后的工作,提醒说,电大1982级将于今年八九月毕业。毕业后的工作要及早考虑。

  我的工作单位——辽河工程局与3年前比,变化很大啊!3年前,局里利用冬休季节可组织职工全员补习初高中课程,工资照发。现在无工程,有的职工只能发生活费。看来,光靠企业“铁饭碗”真的不行了。

  我坚信,有知识、有专业技能是会有用武之地的。特别是经过这次整党,支部的同志给了我很好的评价,我按期进行了党员登记,进一步坚定了政治信念。

  1986年7月1日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又来到党的生日。

  自去年电大毕业后来电大工作,任务之一是办校报《赤峰电大》。一些人至今仍不大了解电大,新闻单位又很少具体宣传。 这样,每期300份的校报用邮寄的方式发向各单位,真的很受欢迎。

  在最近的一期里,我特地就我校10名同学被评为内蒙古电大优秀毕业生进行报道。宣传电大毕业生就是宣传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也是为党增光。

  内蒙古电大领导说:为解决电大前进中的一些问题,国家教委组织了200多人的调查团,深入各地调查研究,决心把电大事业办得更好。看来校报也要配合宣传,更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1987年7月1日

  纪念建党66周年。

  5月下旬,孙可澄校长去美国纽约探亲,内蒙古电大校长宋采宸到赤峰电大检查工作。

  近日有传言,关于内蒙古电大赤峰分校与市行政干部学校合并将有正式通知。大意是: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赤峰分校与市行政干部学校合并。一套班子两个牌子,承担电大教育和干部培训两项任务。业务归口市教育局。干部培训计划由市人事局负责安排。

  作为一名党员,不管单位怎么变,实心实意为党工作永不变。

  1988年7月1日

  今年,我们要在牙克石电大纪念党的生日了。

  我和马宏树校长赴牙克石电大参加《内蒙古电大》第二次常委会会议。会议将由内蒙古电大连星罗主任主持,内蒙古电大副校长冯祥麟到会讲话,山西电大《视听导报》总编赵义堂作业务讲话。全体代表还要去根河参观森林。

  认识了参会的乌海电大韩丕勋,内蒙古电大姚鹏慈、任元厚、张小可、张忠师、陈维廉,牙克石电大校长梁芳林和崔鹏,锡盟电大种扬,阿盟电大周维一,兴安盟电大涂景一,包头电大任世贤等。他们中不少人都是老党员,几十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次参会,也是我向他们学习的好机会。

  1989年7月1日

  以紧张的工作实际行动迎接党的生日。

  成人高考补习班刚刚结束,又来新任务。5月5日教务处钟飞辰主任找我谈,电大与赤峰酒厂联合办青工文化补习班,50人,由我担任班主任,负责整个教学管理。

  5月17日,电大全体教工大会,孙校长说,市委宋志民书记指令传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群讲话。

  5月20日,电大与市教育局全体人员收看李鹏、杨尚昆同志讲话。

  5月22日,下午接辽宁作协作家金河电话,得知金河来赤峰,特去赤峰宾馆看望。金河同志很关心我的工作、学习情况,并希望我搞好教学,不断发展。

  春节前后办高考补习班,现在又办青工补习班。工作太紧张,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休息的概念。近日胃病又复发。怎么办?作为党员,就要不待扬鞭自奋蹄,一心一意为党工作,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退步!要前进!坚守岗位,坚持工作。

  1990年7月1日

  纪念建党69周年。

  电大成人高考补习班结束后,将所收费用如数移交学校。接受新任务:筹备办“现代工程师继续教育专修班”,印发了招生通知,联系一些已成为工程师的朋友,请他们报名。

  前几天,钟飞辰老师对我说,准备编写一本“民族理论”习题解答正式出版,已与邢老师商量吸收我参编,从现在起着手工作。我很高兴,作为教师,担任辅导课同时参编相关书籍,这是正事!

  今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当前特别要注意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关系。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是关系到党联系人民群众的大事。

  1991年7月1日

  纪念建党70周年。

  今年2月份开始来位于通辽的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政教助教进修班进修。“七一”恰逢进修期间,在外地纪念建党70周年别有一番感慨。

  上午在图书馆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下午在大礼堂参加庆祝“七一”大会。会后看电影《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1965年10月拍摄),最初还是在小学时看的这部电影。

  内蒙古高工委加强了对大学的领导,提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系里有人说正准备让我参与这里学生中的党支部工作。

  1992年7月1日

  纪念建党71周年。

  努力为党工作,来通辽进修,参加了这里的党组织工作。其一,参加政史系学生支部,任宣传委员,培养介绍了两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同为1971年出生的高润喜与何中杰,我担任了他们的入党介绍人。其二,在政史系为大学生讲演,主题是党在我心中。受到欢迎,一些报刊还报道了。

  1993年7月1日

  纪念建党72周年。

  以踏实的工作向党的生日献礼。

  今年3月,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等。要关心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下午,电大进行教务管理知识培训。我为公务员班上民族理论课。

  1994年7月1日

  纪念建党73周年。

  为学生讲西方经济学,搞一次模拟考试。今天阅卷,周六要开专兼职教师座谈会。强调教书育人问题。

  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每个共产党员都有责任,特别是我们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党员。

  1995年7月1日

  以紧张工作的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纪念建党74周年。

  选择这个日子,在市保险公司大楼七楼举行开课仪式。市保险公司总经理王永庭参加并讲话,电大许战胜副校长讲话。我通报了基础班和保险班教学管理情况。保险班均为年龄偏大的职工,还有不少业务骨干,部门经理,几乎都是党员,教学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管理工作受到上级电大表扬。

  1996年7月1日

  “七一”前夕,赤峰市教委系统召开表奖大会。我被评为模范党员。

  前不久,中共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是:

  1.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2.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

  5.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我虽被评为模范党员,但做得还不够,还应努力。(待续)

  回忆与思考(3)

  ——纪念原旅大市首批知青下乡昭乌达盟40周年

  毛德宝著

  山沟里的天气变化莫测。早晨上工时,天气还是好好的,忽然一块乌云压顶,风带着雨,雨夹着冰雹下了起来,队长一看不能干了,立即收工,同学们都跑回了在五队的宿舍(社员家)。仅过了半个时辰,天又放晴了,嘹亮的军号在山谷中回荡,同学们又出工了,工地上再次沸腾起来。可过了一会,老天爷又变脸了,下起了雹子和雨,大家又都跑到墙根避雨去了,工地一下子又肃静起来。就这样周而复始几次,同学们干脆不管了,顶着风,冒着雨,踩着泥泞的泥土猛干起来,一个个裤腿沾满了泥,全身都淋湿了,没有一个同学退缩叫苦。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6月22日的《集体户日记》记载:“中午,又下起了瓢泼大雨。在菜园里拔草的李林、刘嘉平、杨贤礼、郑恩军、王月美、史淑莲、来秀风等同学,看到突如其来的大雨,不是拔腿往宿舍跑,而是跑向了砖场。麻福君、高春义、厉复君、迟竹珍、陆炜等同学也随后赶到。大家七手八脚用苫布盖好已垛起来的砖坯,用木板压在没有上顶的房体墙上。集体财产保住了,而他们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晚上,雨仍然稀稀拉拉的下个不停,照这样下去,垒起的墙体将受到雨水的严重浸泡,能看到大雨毁掉我们的房子吗?唯一的办法就是收集塑料布。雨就是命令,没有人要求和动员,同学们都自觉的从住在分散的社员家里走了出来,高春义、来秀凤、史淑莲、王月美、张画一等同学从各房间收集来了大量的塑料布。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刘佳平站在高高的墙头上,不顾有摔下来的危险,盖好一张张塑料布,马宗春给他递上一根根椽子,压在上面,就剩一堵墙没有东西盖了,高春义、李长军脱下了自己的雨衣搭在了上面......虽然毎一个人的衣服早就湿透了,但那种兴奋劲,赶走了雨水带来的寒冷。因为天黑,道路泥泞,非常的不好走,同学们互相关照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了住所”。

  这仅仅是建房过程中一个小片断。

  新房盖了25间,包括宿舍、伙房、仓库、会议室、图书室,并套上了大院,院子里修建了篮球场,用桦木做了两幅篮球架,在会议室里摆放了也是桦木做的乒乓球台子。

  从上游的前六队修了一个水渠,将河水引到了新房门前,旁边栽上了杨树,下工后,同学们可以洗手和清洗劳动工具,非常惬意。

  为充分反映出知青点的特点,我利用25间房的窗间隔的空白地,写下了“坚持乡村伟大胜利,跟随毛主席进行新的长征”19个黑体大字,于培建同学给我打下手,帮助描边和涂白粉子,远远望去非常醒目。大门口插上了国旗,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大户人家——青年点。

  8月29日,我和青年点第二任带队师傅朱天良研究了新宿舍人员安排问题。

  我在8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创业队的工作需要我在青年点多待几天。一是伙房要首先往新房里搬,有许多事情要做;另外,还要打吃水井,自己必须要照顾一下,防止出现其他问题”。

  那一年的雨特别多。伙房搬上去第二天便下起了大雨,并下了一天一夜,新宿舍漏雨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伙房里的4名女同学用大盆、小锅接,用塑料布将面柜盖上,因为被子都湿了也没有地方睡,她们一宿没有睡觉,有的干脆站着,有的半夜补起衣服来了。由于雨下的大,且时间又长,前一天拿进屋里的烧柴用完了,被雨水湿透的柴禾点不着,中午蒸的包子不完全熟。虽然没有人去埋怨,但伙房同学干着急,情绪不太高。我看在眼里,头脑中提出了问号: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都在想些什么呢?我们能否在这里干一辈子?扎根农村的决心是否动摇了?我觉得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关注大家的思想情绪,要利用休息和吃饭时间,找一些同学聊一聊。下午,我顶着雨到各住处看了看。还好,住在社员家的老房子都没有漏雨,同学们有的在学习,有的在缝补衣服,精神状态不错。晚上,自觉来伙房帮厨的男女同学一边做饭,一边喝起了革命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艰苦,哪里就安家”。

  青年点吃水井靠近菜园子,是在距新房南边十几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废弃的旧井。做为吃水井,不仅要把里面的废弃物清理干净,还要再深挖,确保水源质量。掏井的任务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

  我在9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掏井的战斗已经进行了第5天,估计再有两天就能结束,我和同学们都说这是一口创业井、扎根井。今天我和高春义在离地6至7米深的井底干活,寒气刺骨,井下作业很不安全,特别是从直径1米多的井底吊起几十斤的石块,下面的人是非常危险的,尽管上面的人员很小心,但稍有大意,哪怕掉下一块小石头,就要出大问题。说实话,我是有思想准备的,危险时刻自己必须上去,不能让同学吃亏,因为我是一名党员”。

  在我参加的几天掏井活中,看到的是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的要求到井底下作业,已经下去的人,总是要在井下再多干些活,都是被上面催过多次,才依依不舍地被换下,其精神真是很感人。这就是前进青年点同学们的风貌和精神状态。

  挖菜窖。青年点是一个大户人家,为解决冬季吃菜问题,必须要挖菜窖,储藏秋季收获的各类蔬菜。菜窖地址选在宿舍的房后,同学们不占用白天干农活算工分的时间,而是用晚上业余时间,用义务劳动来完成的。各班轮流挖,没有任务的班进行学习。大家点着小油灯,在类似防空洞的窑洞里作业,镐刨、筺抬,每天都干到晚上10点多钟。冬天,两个近20平方米的菜窖,摆放着吃不完的白菜、土豆、大甜嘎瘩、大萝卜、胡萝卜等各类蔬菜。

  9月18日,同学们搬进了新房,结束了一年来散居在社员家的状况。

  在搬家的前两天,即9月16日,我和大队程书记参加了旗里组织的到省内有关市,包括到旅大市参观学习活动。

  1975年是个丰收年。9月,虽然各生产队的地已基本收割完,正处在紧张的拉地关口,但庄稼大多还码在地里,这并不等于丰收成果就拿到手了,因为那两天连续下着雨,要防止小麦等作物生芽子,所以,我和程书记非常着急,心早就飞回了大队。参观考察任务刚结束,本应再到同学们家里走访,都不去了,谢绝了朱师傅叫我留下来和他跑一下工作的事,就和程书记于28日坐车往家赶。那时交通非常不便,还要在沈阳换火车,不象现在高速公路这么发达,当天就能到。30日下午5点下了汽车,和程书记走近道,翻达不梁,过苏巴地,在公社的河义大队借了个小马车,拉上东西,顶着小雨,在泥泞的山路上走了2个多小时,晚上近8点钟才到家。走近新盖的青年点大院,看到同学们正张灯结彩迎“十一”,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在办宣传专栏,还有的在排练文艺节目。见到同学们,我心情很激动,甭提多高兴了,虽然分离仅半个多月,却像久别重逢似的。晚上,我找刘嘉平、刘俊山、厉复君3名支委了解近日青年点的工作情况。

  为密切与当地党组织和广大贫下中农的关系,10月1日这天中午,青年点请大队党支部程书记、李主任、副书记兼民兵连长董风廷和居住在五队的各房东来青年点吃饭,参观新宿舍。同学们用自己种的菜,做了6个盘,招待他们,感谢大队领导和贫下中农一直以来的支持、帮助和关心照顾。

  当年,青年点已经烧了4窑砖瓦,其中砖5.4万块,瓦5000块,仅此一项,就收入4000多元。第二年的7月16日,青年点宿舍房顶全部铺上了由同学们自己动手烧的红瓦,当地叫这样的房子为“穿靴戴帽”,远远望去,非常漂亮和气派。在那个年代,在那条山沟里,只有极个别社员家的房子是上了瓦的,而我们青年点的红瓦坯房无疑是道靓丽的一景。

  1975年,青年点对宿舍房后的山进行了规划,共载了2000多棵果树,种了50亩杏树、80亩杨树,还种植了党参 等药材。到年底,收获各种粮食,如,小麦、莜麦、荞麦、谷子、豌豆、蚕豆、油料等,共计4.2万斤。留足了粮食、饲料和种子,自给率达到了一半。在5亩多的菜地里进行科学实验,硕果累累,收获各种蔬菜5万斤,自给有余,还支援了兄弟青年点和其他单位。

  1976年,青年点种地200多亩,搞了40多个小麦良种实验,牛马羊达到上百头,办了养猪场,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养猪46头,在点里的同学和老贫代平均每人一头半,青年点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劳动工分一天1元钱,那在当时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在农村过春节

  防御是任何武装起义的死路,它将使起义在和敌人较量以前就遭到毁灭。……每天都必须力求获得新的胜利,即令是不大的胜利;必须保持起义者第一次胜利的行动所造成的精神上的优势;……总之,要按照至今人们所知道的一位最伟大的革命策略家丹东的“勇敢、勇敢、再勇敢!”这句话去行动。

  ——【法】恩格斯

  下乡期间,我在农村过了两个春节。

  1975年的春节是下乡后的第一个大节日。过了元旦,大队党支部就研究决定,今年全体同学都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回城探亲的同学正月初三由大队出大马车送到旗里。这个意见,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既可亲身体验农村的节日氛围,又能解决半年多来没有见到父母的思念之情。

  我和团支部的同学商量,春节不回去,要以40名同学名义给在旅大的父母写一封慰问信。在这封信里,既向战斗在抓革命、促生产一线的父母们祝以节日问候,又全面汇报了下乡半年里青年点的工作情况,当地党组织和广大贫下中农是如何关心我们的,表达了儿女们热爱边疆、扎根农村的愿望,并告诉父母们,我们今年要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封慰问信在全点大会上得到了通过。1月23日,以“您的儿女、前进大队创业队40名战士”的名义,寄到了每一个同学家里。

  大队领导考虑到同学们都是在城市长大的,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农村过节实属不易,除了前阶段已杀了17只羊、2头牛用于冬季吃外,还要再改善生活。经青年点班子商量,进入腊月(1月25日),再杀2头猪,提前营造节日氛围。这些猪都是猪倌吴清华同学喂大的,每头都在200斤以上,伙房特意用上等的好面蒸了馒头,做了两大锅白菜炖猪肉,同学们都有一种成就感,吃的不亦乐乎。

  腊月二十六一大早,我和丛师傅就往旗里去了,办理正月初三同学探亲乘坐汽车的团体票,到组织部开介绍信,回去搞外调的事情。

  70年代初,由于我国和前苏联关系紧张,克旗的战备任务非常重,特别是节假日,上级都要求提高警惕性,加强战备检查。进入腊月以来,大队对面的大架子山(因山顶上有一个大木架子,标明高度,故同学们给起了个名子,叫大架子山)和周围几个山沟里,每天晚上都相继升起红色或蓝色信号弹,搞的人心惶惶,大队曾多次组织民兵搜山,都发现是有人放置的定时信号弹。

  腊月二十八,我和董风廷研究,突击检查各生产队民兵排的站岗和集合情况。晚上从五队开始,他往下面小队去,我往上面小队去,检查情况不错,但也有不少问题。有的小队没有按照大队要求双人双岗;没搞夜间民兵紧急集合;有的还擅自脱岗回家,更有甚者,干脆夜间不设岗。对发现的问题,我就地解决,责成政治队长和民兵排长立即进行整改。

  过春节,实际上就是过大年三十,按照国人的习俗它甚至重于大年初一。

  《集体户日记》记载:“今天是大年三十,早上同学们吃了饺子。上午大队党支部专门召开了春节茶话会,并为同学们准备了糖和瓜子,公社党委主管知青工作的王书记、大队程书记、李主任、副书记董风廷、毛德宝、张桂兰、团总支书记郭风祥等领导也都参加了茶话会。毛德宝主持茶话会,程书记和带队干部丛满林分别讲了话,从不同角度向同学们拜年、问好,充分肯定了青年点6个月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新的一年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青年点也有10名同学发了言,畅谈了上山下乡的感受,都再次表达了热爱家乡,扎根农村的强烈愿望。茶话会开的生动活泼,每个人都心情激动,在广阔天地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真让人终生难忘。

  下午3点会餐,共摆了5桌,每桌12个盘,能喝酒的喝酒,不能喝酒的喝水,大家都举起酒杯,为了明年大队农业学大寨决战的胜利,为了青年点今后的发展,一饮而尽。饭后,大多数同学又随着大队领导,加入到二队来大队表演的秧歌队伍中去了,有的同学还出了不少洋相。其中,毛德宝,王月美,刘泽军等同学始终在队伍中,他们认真的态度又影响了大家。

  晚上6点,点里在大队会议室召开了春节联欢会,4个班准备的节目,足足演了4个多钟头。会后,1班站岗执勤,其余同学回房间休息。

  我们度过了一个不平静、有意义的三十晚上”。

  青年点团支部提倡春节期间要移风易俗,改变当地“猫冬”和节日大吃大喝的习惯。大年初一早上,根据安排,同学们都很早起来了,任务是以班为单位,搞一次积肥劳动。我参加了3班组织的活动。

  上午,我和丛师傅召开了青年点党外积极分子会议,有14名同学参加。会上,学习了新党章和选学了党课教材,对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学提出了要求:在新的一年里,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坚持乡村的伟大斗争中,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不断增强党的观念,用特别的劳动和功绩,证明对党的忠诚可靠,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正月初二,大队在礼堂搞了一次学习小靳庄,喜迎新春佳节文艺汇演,全大队有7个生产队组织了文艺队,上台表演了他们自编自导的节目。我做为大队领导,也和支部一班人观赏到最后,分享着社员群众的节日快乐。(待续)

  (2)下乡知青大事记

  1955年

  9月 ,河南省许昌地委写的《郏县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报道了这个乡有一批中学生回乡参加农村合作化运动。毛泽东读后亲笔写了按语:“一切可以回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0月20日, 98名上海青年组成的“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到江西省德安县九仙岭安家落户。11月29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专程赶来看望,并写下了“共青社”三个大字。之后,共青团中央在全国10多个省市组织远征垦荒队,动员城市青年奔赴农村。

  1956年

  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这是“上山下乡”概念的首次提出。

  1960年

  9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下乡女知青邢燕子事迹的长篇通讯,引起各地青年强烈反响。一个多月内,上海等18个省市有600名知青奔赴农村。

  1962年

  8月24日,《内蒙古日报》刊登通讯《我们队里的知识青年》,报道昭乌达盟林西县官地公社上官地村第四生产队知识青年的事迹。

  1963年

  6月29日至7月10日 ,国务院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安置工作会议”,决定今后15年内,每年大约有100万左右的城市青年要有计划地安置下乡,参加农、林、牧、副、渔业生产。

  12月31日,《新华日报》发表长篇报道《新式农民董加耕》,同时发表社论《走革命的道路,当革命的接班人》。

  1964年

  1月1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青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发布指导知青下乡的纲领性文件。中央为此成立了“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

  3月30日,昭乌达盟安置城市下乡青年委员会成立。

  4月2日 内蒙古自治区“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成立,此后,全区各地都成立了知青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昭乌达盟(现赤峰市)同时成立了知青安置办公室。全区当年有5214名知识青年下乡。

  8月26日,昭盟赤峰市(现红山区)108名知识青年下乡到赤峰水土保持站、赤峰县安庆沟、翁旗鸭鸡山林场参加劳动生产。市区1.5万余人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为他们送行。

  1966年

  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并决定将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一方面使高等学校和高中有足够的时间搞文化革命,另方面使实行新的招生办法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但结果是,高考制度一停就是10年。

  是年,昭乌达盟有上山下乡知识青年804人,其中下乡676人,回乡128人。内蒙古自治区下拨昭乌达盟知识青年下乡安置费15.64万元。

  1967年

  6月,由于“文化大革命”,各地各级党政机构逐步瘫痪,知青工作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

  7月9日 ,《人民日报》发表《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强调“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

  10月9日,北京市第25中学学生曲折等10人,在天安门向毛泽东像宣誓后,启程前往内蒙古牧区插队。至年底,北京市有4000名1966年、1967届中学毕业生自愿到内蒙古和东北农村。

  1968年

  4月1日到14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城镇知识青年下乡工作会议,研究应届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新高潮事宜。

  5月,昭乌达盟赤峰县知青办成立。从知青较集中的其父母所在单位及学校抽调120多名干部,分配到各知青点担负组织领导工作。

  6月13日,赤峰二中召开了上山下乡毕业生欢送大会。

  7月7日,赤峰地区军民热烈欢送赤峰100余名知识青年去克旗草原安家落户。昭盟革委会领导在欢送会上讲了话。

  8月10日,赤峰又一批70余名知识青年下乡到克旗。

  8月14日,赤峰地区干部群众热烈欢迎路经昭乌达盟到锡林郭勒盟安家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昭乌达盟革委会、昭乌达军分区的领导前往车站欢迎。

  9月14日,赤峰地区军民集会,热烈欢迎北京1000余名知识青年来昭盟安家落户。15日,《昭乌达报》发表社论,题目是:《身在城市长大心在农村炼红》。

  10月,北京、天津又有700余名知识青年来到敖汉旗安家落户,受到敖汉旗各界群众热烈欢迎。

  11月至12月,天津市革命委员会慰问团到内蒙古自治区慰问天津知识青年。

  12月22日, 《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由此,全国出现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

  从1967年到1968年一年时间,全国有199万名城镇知青上山下乡。内蒙古自治区接受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84543人。其中昭乌达盟安置知青4754人,包括区外知青1595人。

  1969年

  3月25日,上海市首批知识青年到昭乌达盟农村牧区安家落户。昭乌达盟革委会、昭乌达军分区负责同志和广大群众前往车站热烈欢迎并召开军民大会。

  4月16日,上海市第二批知识青年200余人来到昭乌达盟农村牧区安家落户。

  11月27日,辽宁省首批来昭乌达盟插队落户的558名“五七”战士到达赤峰落户(有的子女为下乡知青)。

  是年,上海知识青年来昭乌达盟插队的有594名。

  1970年

  4月20日,昭乌达盟革委会成立赤峰地区疏散城镇人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5月4日,《人民日报》载:一年多来,全国上山下乡的初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达数百万人,比“文化大革命”前五年的总和还多4倍。

  5月10日至13日,昭乌达盟革委会办事组在林西县召开疏散人口工作路线分析现场会。

  5月12日,中共中央转发经毛泽东批示“照办”的国家计委军代表《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报告》。

  7月9日,《人民日报》社论《抓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深入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下乡知青的工作做好。

  12月,全国有106万城镇知青上山下乡。由于中共中央调整了城镇知青上山下乡的安置方式,此后,昭乌达盟很少接受安置省外大批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971年

  2月,全国计划会议确定,经过劳动锻炼两年以上的知识青年可作为招工对象。

  3月5日,昭乌达盟革委会成立“五七”办公室。

  3月29日至4月2日,昭盟“五·七”办公室在阿鲁科尔沁旗召开北部六个旗县“五七”办公室负责人座谈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阿旗天山口公社八家大队青年点。

  12月15日, 昭盟在赤峰召开了为期11天的下乡还乡知识青年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知识青年代表233名,旗县“五七”办干部16人,“五七”战士代表5人,计254人。

  12月22日,赤峰第六中学高中毕业生柴春泽等同学下乡奔赴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之前,赤峰各界集会欢送,盟革委会领导在大会上讲话,柴春泽代表知青表决心。

  是年,全国有74万城镇知青上山下乡。

  1972年

  6月24日至6月30日 ,昭盟革委会政治工作组召开全盟下乡知青管理教育工作座谈会。各旗县“五七”办的干部、公社和大队分管知青工作的干部、知青代表共计50人参加会议。

  6月底,昭盟共有下乡知识青年8025人,其中京津沪2781人,沈阳147人,赤峰2855人,旗县(镇)2242人。

  1972年底统计:1968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及盟内城镇共接收安置13032名知青,分别到145个公社,638个生产大队插队落户,建立1361个青年点。其中,有110人加入了共产党。766人加入了共青团。189人参加了各级领导班子,有4183人被选调到其他岗位(参军138人,升大学332人,进工厂2915人,到文教战线900人)。

  1972年统计:昭盟共接收北京知青1130人,其中招工、参军、升学589人;接收天津知青2700人,其中招工、参军、升学1132人;接收上海知青588人,其中招工、参军、升学111人。接收辽宁省下乡青年8614人,其中招工、参军、升学3040人。

  11月19日,辽宁省召开知识青年代表会议,省党政领导接见与会代表。昭盟小组会上发言的有:巴林左旗吴国芹;宁城县榆树林公社李立军;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柴春泽;喀喇沁旗那尔村公社汤永东;赤峰市红山公社丛连城;克什克腾旗热水公社王银刚;赤峰县三眼井公社王东升;喀喇沁旗那日苏;林西县苏永侠;克什克腾旗任久忠;巴林右旗孟祥恩;阿鲁科尔沁旗马英。

  12月5日,昭盟在赤峰红旗剧场召开大会,传达辽宁省知识青年代表会精神。欧俊修传达会议精神。马英、汤永东、吴国芹发言。赤峰各中学应届毕业生代表表决心。

  12月15日至26日,昭盟召开了第四次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

  1973年

  2月23日至28日,昭乌达盟召开共青团首次代表大会。代表共计606名,列席代表150名。昭盟党政领导出席大会,辽宁省团代会筹备小组派员专程到会祝贺。色旺代表盟筹建团委领导小组做题为《深入批修整风,认真看书学习,沿着毛主席建团路线胜利前进》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共青团昭乌达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55名。常委9名:于宝德、马英、王凤祥、色旺、庞文生、陈孝、郭明伦、孙月华、范凤娥。书记:色旺。副书记:庞文生、陈孝。同时选出了出席辽宁省第五次团代会代表101名。

  3月5日至9日,辽宁省召开共青团第五次代表大会。昭盟出席辽宁省团代会的下乡知识青年团员代表:李丽军,宁城县,赤峰知青;李学勇,赤峰市,赤峰知青; 汤永东,喀旗,天津知青; 郑克,敖汉旗,天津知青; 马英,阿旗,沈阳知青;任久忠,克旗,赤峰知青;吴亚芹,左旗; 柴春泽,翁旗,赤峰知青;王淑芹,右旗,北京知青。

  4月25日 ,毛泽东亲笔复信给福建省莆田县城厢镇下林小学教师李庆霖,复信写道:“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毛泽东复信后次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研究知青问题。会后,国务院组织11个调查组赴各地调查。

  11月10日,昭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开幕。北京、上海、天津知识青年办公室及知青家长代表讲话,盟委领导做报告,报告中提到,1968年以来,全盟有15 840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有144人入党,2 076人入团,437人结合到各级班子,3 800多人担任各种工作,4 870多人输送到各条战线。知青工作先进单位有:敖汉旗、翁牛特旗、左旗丰水山公社、喀喇沁旗牛营子公社党委、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党委。

  8月25日,共青团昭乌达盟委召开“学习吴献忠,扎根农村誓师大会”。

  11月16日,昭乌达报第三版发表《致北京知识青年家长代表》一封公开信,告诉知青家长们:你们的孩子在成长。

  12月13日, 中共昭乌达盟委发出“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学习”的通知。柴春泽因拒绝父亲为他联系回城参加工作而成为知青学习的榜样。通知说:将柴春泽同志给他父亲的复信在《昭乌达报》上发表,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怎样才是真正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怎样才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老一辈人应该怎样对待子女的前途和成长,作为青年的一代,应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

  12月16日,中共翁牛特旗委、翁牛特旗革委会发出《关于学习柴春泽同志先进事迹的决定》。

  12月24日,《辽宁日报》头版刊登文章,题目是《小将的挑战》,全文刊登了柴春泽与父亲的通信。同时刊发了评论员的文章,题目是《一篇生动的路线教育教材》。

  是年3月开始,上海、北京、沈阳、旅大、抚顺、鞍山等市相继派来“上山下乡学习慰问团”,慰问团带来毛泽东著作、收音机、缝纫机药品等各种慰问品,还有汽车、拖拉机、水泵、机床和脱粒机、粉碎机等。慰问团发现并希望和昭乌达盟知青办协商解决的问题有:知青烧柴和住房困难,已婚知青无住房,女知青生孩子后无法参加劳动等。(待续)

  知青遇困知青帮,知青养老有榜样

  (2)古稀卢志军心系知青人

  早上6:00,69岁的卢志军就会被散步回来的老伴叫醒。因为这天轮到她给同住的5个知青同学做饭,她打算献上自己最拿手的烙馅饼。“现在是这边集体户人最少的时候,5个人15张饼就够吃了。人再多点儿,我还真烙不过来。”

  今年春节刚过,卢志军就带着老伴从吉林老家飞到了广西北海的“老年集体户”。住在这栋三层小楼里的人,都是当年一块下乡的知青。如今,他们住在一栋楼里,轮流做饭,打牌种花,有病互相照顾,闲来唠些家长里短。“让孩子各忙各的去,我们老知青在一起,经历一样,想能想到一块,吃能吃到一块,唠能唠到一块,自给自足,热热闹闹的,跟家人没什么两样。”知青们都这么说。

  卢志军,1968年别离高三学堂,深藏大学梦想,载着“知青”美誉,跟十几个同学组成农村集体户,1971年回城。

  由于本来就是同学、同点知青,回城后又在吉林一个城市生活工作,往来一直没有间断。退休后,诸位各自带着自己的家属更加频繁地聚会。3年前的一次聚会上,老同学孙玉藤忽然提议:“我们反正也是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不如干脆住一起,成立一个和谐家庭,想玩下楼就能玩,想喝上楼就能喝,有人生病,大家就一起照顾,多好!”

  说者有心,听者和意。卢志军说:“其实,孩子们的社会压力不比我们当年差,不管在外地还是本地,对父母的照顾都是心有余力不足。我们自己照顾自己也算给孩子们腾出精力和时间让他们好好干!”

  当场,就有12个家庭报了名,并取名成为“和谐家庭”,后来,大伙觉得和谐这个词太过时髦,缺乏知青时代的韵味,卢志军就提议改成老年集体户。

  赵学甫把自己在北海刚买的一栋三层小楼和吉林的一座四层小楼“贡献”出来作为老年集体户的大本营。他说:“钱不重要,生不带来,死也带不去。趁眼下还能乐呵,何不好好乐呵乐呵,后悔药可没处买去!”

  从松散的家庭聚会发展成“家庭同居”。一个家庭且众口难调,何况十几个家庭、二、三十口人呢!卢志军还真有点办法。首先轮流做饭,伙食费AA制,每人每月500元,不做饭的就负责刷碗、收拾屋子擦地,每天做什么菜式也是民主商量。就连打麻将、唱卡拉OK也做出规定,输赢限制在100元以内,k歌不许超过3首。2年多来,谦让和睦蔚然成风。

  为了保障健康、降低意外,约定入住人数不得少于4人,便于照顾病患和重病送医院。去年,卢志军因为肾结石手术住院,她没让在北京的孩子过来,她说:“一天三顿饭都是朋友们送到医院,每顿好几样,换着花样做,感动得我边吃边掉泪。”

  (2)知青家园河南群的群友们说:“孤寡老人虽然长不了我们几岁,但他们更需要关怀!”

  临近春节,位于郑州西郊的瑞阳养老院里近百位孤寡老人天不亮就全都起了床。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也盼望有人能来看看他们。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有的还在一边梳洗打扮一边东张西望的时候,知青家园河南群主寻常百姓率领他的30多位知青艺术团演员,从20多公里外的市区各处赶来了。群友们有的为老人换上新衣服,有的张灯结彩,有的忙三火四地包起了饺子。有了饺子就有了节日的气氛,演员们摆开阵势,锣鼓家伙一响,嘿!由会长等表演的彝族舞蹈《火把节》拉开序幕,而后萧萧秋雨等四人联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把老人看得津津有味,连连鼓掌,又返场演唱《十八里相送》等戏曲联唱,影艺人表演的快板书《战石头》一下子就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当年红旗渠人战天斗地的情景之中,长发妹等接连演唱《我爱你,中国》、《沁园春.雪》、《母亲》博得了阵阵掌声,舞蹈《把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等表演使节日的气氛更浓了,加之,瑞阳养老院的领导同志一声:“祝福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春节愉快、身体健康、吃嘛嘛香!”把慰问活动推向高潮。

  老人一边看戏,品尝各式糕点,各个喜不自禁,当他们得知来慰问的都是年过花甲同样需要各界关怀的知青时,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国内最具规模的黑龙江黑河知青博物馆已成为知名景点

  黑河知青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镇,经八年筹备,三年建设,于2009年8月11日正式开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64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3790万元,馆藏知青照片、实物等文物22700余件。 展出内容共分“共赴北大荒”、“闪光的青春”、“浴火凤凰”、“苦涩的记忆”、“大潮落去”、“两地情”六个部分。

  该管是由黑龙江省政协主办,黑河市政协承办的。

  怀念雷锋

  作者:雨巷听荷

  以此,缅怀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半个世纪的雷锋

  雷锋  一个普通的名字

  五十载依然响亮

  二十二岁短暂的生命

  绽放了历久弥新的辉煌

  生命里  没有惊天撼地的壮举

  用真诚无私的奉献

  把温暖与信仰守望

  生命里  没有血雨腥风的考验

  用春风化雨的品行

  书写了人生璀璨的华章

  如今

  每一次的怀想都泪雨成行

  每一次的追念都洗礼心房

  疾步前行的大千世界

  该有怎样的道德考量

  喧嚣浮躁的滚滚红尘

  该树立怎样的人生信仰

  我遥唤高天

  高天在回响

  雷锋  平凡的伟大千载辉煌

  我追问大地

  大地在和唱

  雷锋  不朽的精魂万古流芳

  美丽的月亮

  作者:马红岩

  月亮羞答答地

  从天幕里钻出脑袋,

  她绽开圆圆的笑脸;

  笑盈盈的朝着银河那边,

  眨巴着美丽的双眼。

  她像一盏明灯,

  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上,

  常常用温和地目光望着人间。

  她有时像一把擦亮的铜镜,

  把光明照亮给人间;

  她有时像一条弯弯的小船,

  悠闲自得地划行在宇宙空间。

  她圆月的时候,

  身穿白色的衣纱,

  娴静安详,温柔大方;

  用她那银盘似的脸,

  美美地撩开天纱,

  露给人们一张温和的笑脸。

  她那圆圆的脸蛋,

  就像一轮纺车,

  不断纺出她浪漫的爱情与思念……

  她放射的月光淡淡的,

  表情有时像个含羞少女的脸;

  她放射的月光甜甜的,

  有时像刚刚出嫁的新娘

  羞羞答答从洞房出来,

  又羞羞答答地钻进树丛里躲起来。

  她一会儿躲进云间,

  她一会儿又撩开天纱钻出外面;

  她一会儿露出娇容,

  她一会儿把美丽的容颜

  让天幕纱帘遮掩一半。

  只要她露出来,

  整个世界都会被她的美色

  渲染成梦幻般的色彩斑斓。

  她有时像个调皮的娃娃,

  钻进树丛里,钻进树叶里,

  钻进花海里,钻进水里面;

  她与人们不断捉起迷藏玩。

  她有时跳到草坪上,飞舞潇洒,

  把大自然照得雪亮光彩一片;

  她把树木、房屋、街道

  照得像镀了一层水银色一样,

  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秀发,

  让柔和的月光秀发飘落在山川、河流、

  森林、草原、田野、城市

  和大自然每个角落里面。

  她像母亲温柔的嘴唇,

  轻轻地亲吻着人们的脸;

  她又像母亲温柔的手,

  轻轻拉着人们的衣角,

  整理人们身上的衣衫。

  她的光芒四射,

  像母亲的爱一样,

  把爱的温暖传递到人们的心里面,

  她的心纯洁而博大,

  又像母亲的胸怀,

  把大自然拥抱个遍……

  她弯弯的时候,

  又像一把弓箭,

  弯弯地挂在天空上;

  好像只识弯弓射大雕,

  在那等待着英雄的到来;

  她弯弯的时候,

  又像一张少女笑开时

  甜甜的嘴巴,绽笑的脸,

  柔和地亲吻着

  每棵树梢和每片花海;

  她与树女们一起微笑着

  眨着迷人的双眼;

  同柳枝一起婀娜摇摆着

  跳起华尔兹

  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她弯弯的时候,

  又像在宽阔的星河里

  那游荡着银色的小船,

  翘着那尖尖的船头,

  在深夜的星空中划行,

  给亲人送来一片情思和想念……

  有时这只银色的小船,

  泊在疏疏的枝桠间;

  有时在薄云上穿梭,

  有时在大地上呼唤,

  把光明普给人间和大自然。

  她仿佛在和星星说悄悄话,

  告诉星星,她喜欢人间,

  喜欢地球上每一片田园;

  她仿佛在和星星说悄悄话,

  告诉星星,她喜欢大自然,

  因为那里有她最亲近的恋人;

  她的恋人––––是太阳,

  白天阳光所普射留下温馨的痕迹

  还留存在那里面,

  那是一缕缕芬芳,一丝丝清香;

  那是她的白马王子身影

  让她时刻眷恋……

  月亮无论是圆?还是半?

  她清澈如水的光辉,

  总会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一片……

  人们倾听月亮温馨的呼唤,

  人们向往月亮的灿烂;

  人们倾听月亮的诉说,

  人们向往着月亮所带来的

  靓丽记忆和美丽的容颜……

  人们望着月亮,

  时时产生目光上爱恋;

  人们望着月亮,

  希望月亮的美丽

  永远荡溢在人们心田……

  新格言

  就算人生是出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好这出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好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尼采

  养生推介

  关心的话只需3秒钟

  等一列地铁需要3分钟,看一场电影需要3小时,月缺月圆要1月,春去春来需1年,想念一人需要一生。——可是,一句赞扬或关心的话,只需1秒钟!

  轻松一刻.黄勇智用漫画写知青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