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在青春的情愫里浅唱

点击数:425更新时间:2015-06-05

  在青春的情愫里浅唱

  ——读韦夏夏散文集《青春记忆》

  卫功立

  韦夏夏是个90后的大学生,她出生在贵州兴义,一个文化沉甸甸的地方,大学在兰州,也是一个文化沉甸甸的地方。一百多年前兴义知府张锳的儿子张之洞十一岁时写下了著名的《半山亭记》,虽有模仿《醉翁亭记》的痕迹,却不能掩盖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才俊的形象;今天,一个著名诗人牧之(韦光榜)的女儿韦夏夏在大学三年级出版了散文集《青春记忆》,让人想起两个成语:将门虎女和书香门第。牧之是我尊敬的文友,情同手足,因此夏夏也尊称我为“叔叔”,我们都属羊,夏夏比我小十二岁,读过她的好多散文,至今没见过这位有灵气、有才气的“小侄女”。去年,夏夏的书出版后,邮寄了一本给我,细细品读,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十几年前青涩的青春,写诗的年龄。很想为夏夏的文字写点什么,一直不知该怎么评。说实话,夏夏的文字还很稚嫩、也很青涩,但恰恰这份稚嫩和青涩才是属于她这种年龄真实情感的流露。

  夏夏的散文很浅,浅得如同山间的小溪流,可以看得见小虾和小螃蟹在水里悠闲。我历来不太喜欢故作深沉和堆砌辞藻的散文,夏夏可能是受到父亲诗歌的影响,语言干净透明,不失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散文是“写我”的艺术,心路历程大多融入到散文的字里行间。夏夏还是个在校大学生,正是充满梦想的年龄,正是文学生命的春天。很多诗人和作家都在这个年龄写出了自己一生无法超越的作品,曹禺写《雷雨》的时候23岁,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也是二十三岁,徐志摩、海子、汪国真写出好作品的年龄都是二十多岁。文学需要激情,夏夏的散文作品能读到的是真情,对人间真情的珍惜、体味、表达。《父亲与我》、《母亲与我》、《心中的思念》、《目送》等散文都是写亲情的,而且不回避生离死别。夏夏的《目送》虽然不能和龙应台的《目送》相提并论,但也能读出了那种毫不掩饰的真实情感。青春季节的散文容易无病呻吟,而夏夏的散文却早已经脱离了那种晦涩的情愫,在质朴浅显的语言中流露真情。除了亲情,夏夏也写友情、校园生活,夏夏是个“多情”的女孩,把这些情感全部变为一篇篇溢满真情的散文。

  在生活的流里,遗憾我没能像夏夏一样留下一本小书致必将逝去的青春。夏夏在她父亲的鼓励下,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了不少文字,且集结出版了。由于读书的深度和人生阅历的缘故,夏夏的散文还没能脱离亲情、友情、心情的藩篱。但《青春记忆》必定会成为夏夏文学生涯中“盛夏的果实”,青涩,但灼人。

  我想,如果夏夏坚持写下去,多阅读,将眼界和笔触从内心的情感放眼到人生、生活、文化、哲学,在散文里去追问生命的意义,去追寻天地的道法自然,一定能够在散文这方田地里青出于蓝,超过我们这些“叔叔”和她尊敬的“父亲”,我们期待着!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