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教师,做全民阅读的“先行者”

点击数:467更新时间:2015-05-04

  教师,做全民阅读的“先行者”

  □本报记者  胡梦甜

  http://www.zjjyb.cn/jszk/guanzhu/10231.html

  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2本,只有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大,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小。今年两会期间,“全民阅读”被再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热词。

  在国民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身为“教书人”的教师阅读状况如何?在“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的呼声越来越高和国家立法推动全民阅读的今天,教师又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提升教师的阅读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爱好阅读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透过他们对阅读的所思所悟,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一所学校,如何为教师营造“阅读场”?

  近年来,有关教师“不读书”“读书少”的报道时有见诸报端,引发不少社会争议: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如果连教师也不愿阅读,如何做学生阅读的“引路者”?

  在诸多有关教师阅读现状的调查中,“工作忙碌,无暇阅读”成为许多教师远离阅读的理由。对此,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教师刘波认为,教师不读书,工作忙碌只是客观理由,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阅读的氛围和阅读的需要。学校推动教师阅读,恰恰需要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和点燃教师阅读热情上下功夫。

  仁爱中学的教师读书社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成立之初,读书社仅有10名成员,均为学科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他们肩负起培养教师中的“读书种子”的使命,成为推动教师阅读的生力军。“让这些最忙碌的人先读起来,‘因工作忙碌而无暇读书’的观点自然就会站不住脚。”担任读书社社长的刘波这样说道。而今,读书社已发展至36人。每年的“新春读书沙龙”“与世界读书日同行”“与作者面对面”等活动成了读书社的常规动作。在“读书种子”的影响下,仁爱中学“全民阅读”活动也积极开展起来。该校工会为每个教师办公室购置了“共享书架”;每年暑假,开展“让教师读自己爱读的书”活动;定期举行读书征文活动,并推选优秀征文参加省市级比赛……

  杭州市余杭区崇贤第一小学在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腾出3间教室,设立了“书香福地”读书吧。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泡一杯绿茶,在此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教师张自恒作为杭州市“十大书迷”,成了书吧的直接负责人。一有时间,他就会钻进读书吧。“除了静心阅读,我还会和教师交流各种读书心得,有时候一场读书沙龙就在不自觉中开展起来。”张自恒告诉记者,“让教师在阅读中,能有一个标杆式的同伴,可以促进教师更有效地阅读。”

  “一所充满书香的学校,必定有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群体,而这个群体必定有一个阅读带头人。”慈溪市逍林镇镇东小学教师岑高峰的观点和张自恒不谋而合。在镇东小学,校长黄君宽在给教师推荐好书之前,都会一一阅读,反复比较,把最有价值的图书列入采购计划。寒暑假期间,黄君宽会组织教师集体阅读,并通过读书交流QQ群,随时和教师分享观点、交流讨论。“因为做足了功课,和教师交流时也更有底气。”在黄君宽看来,读书活动也是校长贯彻办学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创新方式。

  一名教师,依托专业阅读可以走多远?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方面,不少学生甚至走在了教师前面,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

  不少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师的阅读力就是教师的生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力。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副主任徐如松这样说道:“如果说,中小学生旨在提升学习力的话,那么,教师当务之急应该是提高自己的阅读力。中小学教师阅读力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出教师素养,而且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从教以来,刘波经历了“学科专业刊物”“综合教育刊物”“人文教育著作”这样的阅读“三部曲”。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阅读教育类书籍,要让自己的阅读具有专业味。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断拓展自身的阅读面。

  在大量高品质阅读中,刘波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个体阅读力不断提升。在他从教的第十个年头,刘波出版了他的处女作《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2014年,又出版了《教师阅读力》一书,并入选“2014年影响教师成长的10本书”;而他的第三本专著《教师成长力》将于今年6月面世……用刘波自己的话说就是:“工作的需要激发了自己的阅读需求,阅读和写作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让工作更得心应手。”

  像刘波这样在阅读中从一名“新兵蛋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从读者变为作者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要把专业成长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把阅读作为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形成积极主动的阅读观念。”宁波市北仑区松花江中学叶静飞如是说。

  碎片化阅读时代,教师如何获得幸福感?

  “教师工作忙碌、繁杂,所幸每年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能成全我做一个地道读书人的梦想。”说这话的是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心小学教师徐亚英,她说的“那么一段时间”是指每年的寒暑假。因为热爱读书,她去年一年的读书量就有800万字。

  “人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存在,尤其是身为精神工作者的教师,最有效的做法是让教师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说。事实上,阅读就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条可行之路。

  正如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闫学所言:“阅读,至少可以帮助教师在精神上突围。一个爱阅读的教师,生命变得敞亮、豁达而生动。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除了必要的实践与经验,只有阅读能让自己变得富有智慧、充满活力、幸福涌动。”

  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阅读正变得越来越碎片化。阅读不再只是“洗手、焚香、静候”后的长时间的深情相约,而是在乘车、排队等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里的即时浏览。人们手上捧着的也不再只是书籍,而更有可能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Kindle阅读器。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为58.1%,首次超过传统的纸质阅读率,其中每天的微信阅读时间超过40分钟,是纸质阅读的两倍多。

  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阅读才不至于迷失在快节奏的“微时代”,从而获得阅读的幸福感?

  慈溪育才中学教师杜蔚认为:“阅读是件慢活儿,急不来。需要等到静下来、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循着作者的文字去探寻一个又一个似曾相识的情节,一段又一段奇妙的旅程。”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晓娟对此深表认同:“当前,我们所缺的不是阅读的内容,而是阅读的宁静与耐心。接触信息无法代替沉静思考,毕竟触摸屏幕与轻抚书卷、感受墨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

  而在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教师张全民看来,数字化阅读的海量信息和便捷检索弥补了纸质阅读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解放了一个人的时空,获得了一种工具意义上的自由感。

  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教师周学东有一个习惯,每次去学校接女儿放学都会早到10分钟。而这10分钟正是周学东宝贵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浏览谷歌地图、查看时事新闻、关注教育动态是他在这一短暂时刻的固定动作。

  一台平板电脑、一只智能手机、一款“印象笔记”软件,这几样东西是刘波现在的阅读“利器”。“我会将平时在网上、微信中看到的好文章通过‘印象笔记’这款软件同步到手机、电脑上,这就把‘碎片时间’变成了阅读的‘黄金时间’。这样的阅读不再是一种‘浅阅读’,而是一种很有效用的‘按需阅读’。”刘波说。

  刘波认为,对于教师而言,仅仅只有“浅阅读”是不够的,需要“深阅读”来提升自身理念、改进教育行为。“今天的教师要树立一种大阅读观,把读屏和读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融合式阅读。”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