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慧科普

领导干部加强网络知识学习刻不容缓

点击数:533更新时间:2010-11-24

  领导干部加强网络知识学习刻不容缓

  刘小玲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据最新统计,截至2008年2月,中国网民达到2.21亿,并以平均每分钟近100人的速度递增。网络以信息发布迅捷、内容涉及广泛,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四空间,渗透到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维行为习惯。网络也以其强大的理性力量,在推动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完善重大公共决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和领导执政理念。

  当前,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注重通过互联网掌握资讯,了解情况,征求民意,能够与网友“灌水”,网友也愿意积极“拍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意识、紧迫意识和主动意识,把网络当作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途径,当作拓展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当作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当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抓紧学、带动学、深入学,切实学习好网络知识、掌握好网络知识和利用好网络知识。

  一、从政治属性看,网络是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途径,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学习好利用好网络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执政水平和驾驭能力。

  6月20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的提问时,总书记说:“虽然我平时工作比较忙,不可能每天都上网,但我还是抽时间尽量上网。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温家宝总理也非常关注网民意见。在2005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总理曾动情地说:“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网民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在今年的两会上,诸多网络媒体专门开通了“我有问题问总理”、“我向总理献一策”等栏目。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如广东、江西、青海等省的省委书记、省长,纷纷通过多种形式与网民交流,问计网民。今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通过省内新闻网站向网民拜年。并表示,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我们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我们也欢迎大家“拍砖”。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和省长吴新雄给网民和手机用户发信息拜年,受到网民的强烈反响,苏荣书记同时要求:“对于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它、研究它、熟悉它、运用它,善于用网民和广大群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这是领导的一种能力,也是领导必备的一种素质。”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谈到,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作为地方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还要养成上网的习惯,让上网成为我们的“第五习惯”。

  世界大势,滚滚向前。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不是偶然,它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充分体现了面对新兴媒体,中国共产党看到了变化,并迅速、积极地做出了应对。可以说总书记在这方面带了一个很好的头。用网民的话:“总书记同网民的‘亲密接触’,是网上民意的一次最大涌流,是民主开放的一次最大体现”。当前,相对独立的网络已经成为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和这个路径,更好、更快地和群众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实现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与良性互动,使网络成为团结人民、凝聚人心、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具。

  总书记的在线交流,两会上总理感谢网友,省委书记欢迎网民拍砖,这一切给网民以极大的鼓舞,同时也为领导干部如何上网、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做出了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网络,认真研究网络知识,努力学习和掌握网络语言,多到网上去调研,多与网友平等交流,多观察网上舆情。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排解民忧,汇集民智,凝聚民心,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二、从文化属性看,网络是拓展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学习好利用好网络知识,才能更好地丰富和提升自己。

  信息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媒,突破了信息交流中的时空限制,极大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文化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休闲娱乐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乃至逻辑思维方式。可以说,网络不仅是一种通信工具和信息获取方式,更是继学校家庭社会之后的第四成长空间,是现代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加速进入信息化、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将无处不在,又无时不在,广泛深入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全球互联网正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与网民飞速增加相对应,互联网的使用功能也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从最初简单的网页浏览、软件下载、电子邮件、网络游戏,发展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网上新闻、网上购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电视电话会议等多角度、广领域、全方位的应用,让学习工作变得更方便快捷,让生活娱乐变得更丰富多彩。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这种趋势,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只有学习好网络知识、运用好网络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这也是领导干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和运用互联网知识的状况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知识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少干部还处于网盲的边缘,如有的不会电脑打字、不知道发送电子邮件,有的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搜索、什么是QQ,就更不用说做版主、开博客了。有的领导干部上网看新闻只为猎奇,看报道只看“喜”不看“忧”,和网友们交流喜欢居高临下,缺少平等心态。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高度正视这一文化现象,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平台,主动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积极地利用好网络来获取信息、加强交流、促进学习、提升素质、丰富生活、推进工作,把它从单一的信息传播工具,扩展延伸为提升领导素质、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培育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文明管理的重要载体,指导和推动工作、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平台,疏导民情民意、促进党和人民群众心贴心交流的重要渠道。

  三、从意识形态属性看,网络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学习好利用好网络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网络问题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提高网络条件下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领导干部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必然要求。

  只有学习好利用好网络知识,才能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当前,网络的全球性、交互性、开放性、多元化和隐蔽性等特点,一方面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阵地,大大地增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给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也带来了新挑战,增加了政府管理和控制舆论传播的新难度。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一直乘机蛊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如何加强网络先进文化传播阵地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创新网络传播体制和手段,增强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何加强网络舆论调控,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这些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辩证地理性地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借助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占领党的互联网舆论阵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网民群众的头脑,让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只有学习好利用好网络知识,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积极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新平台有机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占领网络制高点,引导人民群众科学、客观、正确地分析和对待网络信息,努力实现网络条件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网上,牢固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意识,理直气壮地在网上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只有学习好利用好网络知识,才能做好群众工作。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于他能不能倾听民声、会不会了解民意,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当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势的大众传媒文化,大量的、直接的、真实的民意民声反映在互联网上。超过2亿的中国网民,无论从社会的任一方面,都已成为一支阵容强大、举足轻重的力量。特别是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络和网民在传递救灾信息,寻找失散亲人,凝聚民心人气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喷薄而出的中国网络力量是最强大的草根力量,代表着最广泛的民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对互联网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是网盲的领导干部,就会在互联网面前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他就不会从网上听民声、看民意,也就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去做好群众工作。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好网络知识,切实掌握好网络发展的基本态势,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最快最广最强的交流平台,尤其是要经常上网了解情况倾听呼声,经常与网民平等互动交流,十分重视网络上的民情民意,十分重视网络上的民智民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互联网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

  四、从产业属性看,网络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学习好利用好网络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依法运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既是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更新观念,带头走进网络世界下达的重要指令。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信息技术进步要求,主动学习网络知识,积极利用网络功能,公开政务信息,了解社会动态,沟通群情民意,掌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主动权,使网络文化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力量。

  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网络文化产业建设。党和政府要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的文化权益和基本的文化需求,要满足这两个基本,就必须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网络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一是自然商品属性,互联网是承载内容产品的一种物质形式,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包装上市,进入商品流通的领域;二是公共文化属性,网络文化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就会产生传承文明、启迪民智、引导舆论,为思想文化建设服务的作用。网络的双重属性要求政府既要坚持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用科技的手段,推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网络文化产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加大对社会公共文化的投入,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进行数字化,以网络化的方式实现文化的共建共享,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建设与管理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需要统筹协调、共同推进。近几年来,由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滞后,不良网络文化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今年出现的“艳照门”,就是网络淫秽色情之门,网络低俗之门,网络亚文化之门,被人称为鼠年的第一场“鼠疫”,给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带来了思想、行为上的深刻毒害。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网络管理工作,从更新管理观念、加强立法规划、规范依法管理、完善监管技术,充实网络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网络文化的管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通过创新与规范,促进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要求。如果一个对互联网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是网盲的领导干部,他就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因此也就不可能把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从这个角度上看,领导干部能不能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网络知识,不仅是现代化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一种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我们真心期待上网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五习惯”,网络真正成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来源: 大江网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