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化

克拉玛依之歌

点击数:1246更新时间:2015-11-27

  本信息

  歌曲名:克拉玛依之歌

  作词/作曲:吕远

  年代:1957年

  原唱:吕文科

  歌词简谱

  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

  到这里来驻马我瞭望过你

  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

  我赶紧转过脸 向别处走去

  啊克拉玛依 我不愿意走进你

  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

  啊克拉玛依 我不愿意走进你

  你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

  啊克拉玛依 你这荒凉的土地

  我转过脸向别处去

  啊克拉玛依 我离开了你

  今年我又赶着马群经过这里

  遍野是绿树高楼红旗

  密密的油井和无边的工地

  我赶紧催着马

  向克拉玛依跑去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克拉玛依新中国诞生以后的五十年代初期,百废待兴。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建设起一个富强繁荣的国家,是放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当时的中国还戴着贫油、落后的帽子,不少外国专家断言在中国找不到石油。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带着地质队伍到处勘察,1956年,好消息传来了:在我国新疆克拉玛依发现了大油田!

  著名音乐人、词曲作家吕远,那时正值年轻热情的年华,看到克拉玛依发现大油田的消息,兴奋不已,上级又下达了任务,要求配合形势加以宣传。吕远想为克拉玛依写一首歌,但他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趴在地图上找了半天,地图上也没有这个地名,他不停地哼着“克拉玛依,克拉玛依”,构思得十分吃力,终因感觉太空洞,他暂时放下了创作。

  没想到第二年,即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吕远被打成反党右倾分子,不过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人员,从北京发配到兰州炼油厂劳动改造。这个“反党右派分子”带着自己的乐器和一些未完成的手稿,来到了兰州,白天“劳动改造”,晚上伏案创作。兰州炼油厂炼的就是克拉玛依开采的石油,在这里吕远断断续续听说了一些克拉玛依的情况,他觉得自己和克拉玛依的距离缩小了不少,创作的欲望重新开始涌动。

  这一次,他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骑着马儿的游牧人,几度来到克拉玛依,而这个地方只能令他忧伤,“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大海,我只好转过脸向别处走去”。再次来到,发现这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振奋,克拉玛依,“你这样鲜艳,这样雄伟,这样美丽,油井像森林,红旗像鲜花”。歌曲通过一个四处游走的牧人的眼睛,唱出了克拉玛依令人激动的前后不同、今昔之变。经过这样处理,两者对比十分鲜明,而且情绪有大起大伏的空间,歌曲内涵显得十分丰富。

  一个周末的晚上,吕远觉得腹稿成熟了,他弹着吉他,轻轻哼唱,《克拉玛依之歌》一气呵成。清风吹送,旋律绕梁,吕远舒了一口气,经过难产的作品终于完成,但他当时并没有想到这首歌会有多大的影响。

  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吕远的歌曲多是自己写词自己谱曲,和其他作曲者有所不同的是,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由于家境富裕,吕远从小受到的是西式教育,少年时期的文学艺术观念多少有些“欧洲中心主义”,认为艺术的最高殿堂在西方。1946年,吕远带着“小资产阶级思想”参加革命,才知道革命文艺观与他往日受到的教育是那么的不同。尤其是在解放区,革命文艺简朴到简单,直接与宣传形势、群众斗争、生产任务相联系,把音乐定位为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武器。而吕远的作品总是抒情性的多,他总觉得艺术作品应该带有生活情趣,于是他的作品往往不符合革命标准。“小资思想”和“讲究审美情趣”,使他成为屡次遭受批斗的对象,被划为右倾分子也是必然,为此,音乐家也十分苦恼,说“我一直想成为坚定的革命左派,但就是成不了。”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自词自曲地创作出了一批很“革命”的、也流传一时的作品。其中有<马车夫之歌>、《木工合唱》、《哪儿来了这么个老货郎》、《建设者之歌》等。

  2008年9月28日,克拉玛依市50周年市庆的这天,吕远饱含着对克拉玛依的深情厚谊,将自己珍藏50多年的《克拉玛依之歌》手稿,郑重地交到克拉玛依市市长徐卫喜手中。徐市长双手捧着这发黄的手稿,向90岁的吕老深情地鞠了一躬。他们早已经把“荣誉市民”的称号授予了这位不但写了《克拉玛依之歌》、后来又写了《克拉玛依新歌》的音乐家。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评价

  《克拉玛依之歌》几十年前来广为传唱,这首歌优美,辽阔,充满生机的旋律和很美的歌词,旋律中民族风格浓厚。人们因为《克拉玛依之歌》很早就知道了克拉玛依,因为《克拉玛依之歌》的和美好而向往克拉玛依。《克拉玛依之歌》以及后来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等歌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陆续摘掉贫油的帽子,为后来中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折叠编辑本段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南麓,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附近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当时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吕远

  吕远,中国著名作曲家,1929年生。山东烟台人。1963年在海政歌舞团任艺术指导至2000年。曾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等职。50多年的专业创作生涯中,吕远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1000多首歌曲,约100部歌剧、舞台剧和影视片音乐。代表作有《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俺的海岛好》、<八月十五月儿明>、<泉水叮冬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与唐诃全作)、《思亲曲》等受到普遍欢迎的抒情歌曲和歌剧《壮丽的婚礼》、《大青山凯歌》等。

  折叠编辑本段原唱吕文科

  吕文科(1930.8.16~1997.11.16)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河北井陉县人。他长期与作曲家吕远合作,演唱了吕远创作的《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歌曲,受到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让吕远和男高音吕文科结识,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艺术上的珠联璧合,使二人结成的“二吕现象”,成为歌坛一段佳话。

  1997年11月16日晚19时,吕文科在北京海军总医院去世。

  折叠编辑本段获奖信息

  《克拉玛依之歌》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国四十周年广播金曲奖。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