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师生园地

江门日报:改革开放与电大教育

点击数:526更新时间:2008-09-18

江门日报:改革开放与电大教育

中国网 | 时间: 2008-08-05 16:00:56 | 文章来源: 江门日报

  1977年,邓小平同志面对“文革”10年给我国造成的创伤,他不畏困难,自告奋勇主抓科教工作。他认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于是,他勇于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科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择优录取的高考制度和教学科研人员的职称制度,使教育重现生机。同年8月8日,他在科学和教育座谈会上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他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开放的教育理念,积极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于1978年2月6日亲笔批示“同意”创办中国广播电视大学。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迎来了伟人邓小平批准创办电大30年,回顾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追忆电大办学的风雨征程,目睹开放教育的春华秋实,重温邓小平的教育理论,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对深化电大教育的改革开放,推动远程教育的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办电大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与改革开放的一项伟大实践


  在邓小平同志的重视和倡导下,电大的筹备工作很快就绪,并借改革开放的春风,于其批示1周年的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举行了开学典礼。江门电大也同时开学,首届电子班班长吕德培(现任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高级工程师)带领同学们自己动手架设天线接收开学典礼的电视直播。2月8日,数学泰斗华罗庚教授主讲中央电大第一堂电视课,此时此刻,让电大人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也使世人为之刮目相看,羡慕有加。


  目前,电大已形成从中央电大到省、市、县电大组成的一个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合作的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这一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成为一个庞大的教育系统。近30年,电大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至2007年,全国电大共有中央电大1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电大44所,地市级电大956所,县级电大工作站1875所。当年在校的本、专科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222.5万人,非学历教育结业生105.13万人次。办学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已超过600万)合格的应用型高等专业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期间,江门电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在校学生规模已达7200多人,并先后为侨乡培养了2万多名本、专科毕业生和各类专业人才。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例如在2007年1月19日江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的7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就有4位是电大毕业生;在新一届市委委员中,也有11位是电大学子,在当地成为美谈。


  可以说,电大的诞生,圆了莘莘学子的大学梦,改变了电大学子的人生命运,孕育了大批青年茁壮成才,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开放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通过电大的办学实践,在第一代以函授为主的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完成了以广播电视为重要媒体的第二代远程教育的历史进程,并推动向第三代远程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第三代远程教育中继续发挥骨干和主导作用,并承担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形成天网(卫星电视教育网)、地网(计算机互联网)、人网(电大教师服务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搭建了服务平台。电大的办学实践,改善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层次、结构和城乡地理布局;探索了全新的面向在职成人的培养模式,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初步构建了中国远程教育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电大通过开办残疾人学院、西藏学院,负责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等,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和教育弱势群体,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证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是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倡导并批准成立广播电视大学,是伟人的创举,是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改革开放的一项伟大实践,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电大科学发展


  邓小平在1978年10月10日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代表团时就提出:“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其实,批准创立电大就是中国向英国开放大学学习的一项有益探索。开办之初,为开展学历补偿,为在“文革”中被耽误的青年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并适应改革开放初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电大进行过自学视听生的尝试,学生免试入学,加上当时社会青年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电大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由于缺乏经验致使管理未能跟上,至1986年国家教委为加强对电大的宏观管理,使之纳入国家教育计划的轨道,印发《关于广播电视大学今年暂停招收自学视听生的通知》,使电大处于长达6年的招生低潮,遭到不少的挫折。甚至有人作出“电视大学作鸟兽散渐成趋势”的结论。在这艰难的时刻,电大人没有气馁,借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的东风,坚持开放办学的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使电大拾级而上。至1995年,进行注册视听生的试点,实行开放入学和学分制,重燃电大开放教育的火种,使电大再度红火起来。由于电大自身的稚嫩和政策的多变等因素,这火种很快又熄灭了。直至1999年,作为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电大开放教育又迈出了新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实践,使电大逐步成为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人才成长的摇篮。  


  电大办学的波折起伏,充分说明一个道理:电大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壮大。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电大教育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改革开放。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做到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开放、教学内容与资源的开放、教学形式与过程的开放等等。


  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开放,就是要以开阔的思路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传统封闭式教育向现代开放式教育转变;从单纯“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以书为本的教育向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传统学校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教育”向为平民百姓服务的“大众化教育”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等等。


  教学内容与资源的开放,要求电大为学生提供适应时代需要的更多更好的课程和学习资源,并通过多种途径开放给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学生从“有啥学啥”到“学啥有啥”,更好地共享电大的丰富资源。


  教学形式和过程的开放,就是要采取网上互动教学、面授辅导教学、实验实习教学、电视广播教学等多形式开展多媒体的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以开阔的视野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电传或电大辅导站等各种途径能随时找到“老师”解难答疑、随时进行教学互动、随时上网递交作业和上机考试等等。只有努力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才能彰显电大的特色,使之更好地成为人民满意的开放大学。


  推进电大科学发展,其核心是以育人为本,按十七大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实现人的面全发展。


  电大在开放办学中,要充分利用系统优势、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向乡镇延伸办学、创造条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除抓好学历教育外,还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


  十七大要求“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江门电大必须把握扩大校园的机遇,着力抓好新校区的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可持续发展之需。同时,继续按十七大要求“关心特殊教育”,与市残联合作办好残疾人教育,与市民政局合作办好老年开放大学等,真正把江门电大办成我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作者单位:江门电大)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