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知青文学(9)

点击数:857更新时间:2016-04-19

  我所知道的柴春泽(4)

  高  颖

  1997年7月1日

  在纪念建党76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大家迎香港回归,庆香港回归,贺香港回归!党的阳光终于将直接照射香港大地!

  为纪念这个日子,约几个同学在赤峰“回归大酒店”一聚。

  特意印制有下列内容的名片:

  赤峰广播电视大学柴春泽

  电话:82212-2119

  寻呼:127-2311158

  手机:9022252

  ——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特制此名片,共印制200张。

  1998年7月1日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7周年。

  前天在内蒙古幼师大礼堂参加了市教育系统庆“七一“表彰大会。

  近几天接到一些电话,围绕6月19日《红山晚报》第二版刊发的刘姝妹的文章,题目是《柴春泽和他的家》,同时刊有刘立新和女儿元元4周岁时照片。朋友们在电话中均表祝贺,说我新时期有新的项献。也有一些人关心我担任了什么行政职务。对此,我回答:我只想做有益的事,别的没有多想,更不在乎。其实作为党员理应这样,有无职务,本应是组织上考虑决定的事,自己为什么要去想。

  1999年7月1日

  电大党委决定,为纪念建党78周年,决定举办赤峰电大1999年庆“七一”歌咏演唱会。

  2000年7月1日

  纪念建党79周年。

  上个月,胡锦涛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新时期党校工作的指导方针。看来,作为一名党员,真的需要好好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七一”前有两件事引起社会反响。一是红山电视台几次播出我参加“保尔精神座谈会”录像;二是我与赤峰团市委共同策划了“青春无悔国信情”知青对话演唱会。会前接团市委书记梁淑琴传呼及电话:请于29日下午一定按时参加知青座谈联谊会。

  2001年7月1日

  纪念建党80周年。

  我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为党的事业奋斗了终生。6月初,父亲去世了,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向我敬爱的父亲柴文遗体告别仪式。作为父亲的长子,我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朋友、父亲的生前好友在我父亲病重治疗抢救期间和去世以后给予的热心关怀和真诚帮助。2001年6月4日(农历四月十三)凌晨4点20分,父亲的那颗心永远停止了跳动。尽管此前医护人员不止一次地提醒,要有精神准备,可我仍感无法面对这无情的现实。父亲真的走了吗?他走的是那样的突然。

  父亲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的残暴侵略,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路军,投身于对日寇的战斗,父亲的身上一直有日本鬼子的子弹留下的伤疤。

  父亲是忠诚党的事业,任劳任怨为党工作的。

  建国后,父亲从部队转入地方工作,由于祖国的需要,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煤炭事业。为了开辟新的矿区,多次举家搬迁。我的小学(一至六年)中竟搬家达8次之多。甚至离休以后,他仍然关心着祖国的煤炭事业。

  父亲是先公后私,顾全大局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出现了千百万城镇青年就业难的压力,父亲响应祖国的号召,先后支持自己4个子女上山下乡。作为父亲的长子,我和父亲之间在人生道路、价值观念等方面曾产生过分歧,但是父亲最终还是支持了我选择的人生路。我曾问父亲,在人生道路选择上,我是对,还是错?父亲说:“你有对的地方。”我问为什么?他说:“你冲破了旧规矩嘛。”他还说:“你也有错的地方,比如过去有的事搞过头了。”父亲说得对,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什么事搞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我永远感激父亲的教诲。

  父亲走了,但他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任劳任怨为党工作、先公后私、顾全大局的精神是永存的。我们作为父亲的后代,要让父亲的这种精神在我们身上延续下去直到永远。

  2002年7月1日

  迎接建党81周年。

  2000年秋季以来,担任赤峰电大师资班150余名小学教师的班主任。

  近2年来,注重了在学生中培养党员工作。党委书记梁世英十分重视,“七一”前确定发展孟宁、杜一宁、张华宇、李杰、轩辕茹5名学生为中共党员。何晶入学前是幼师的预备党员,来电大班后,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今年5月,中央召开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江泽民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自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党,靠近党。

  2003年7月1日

  7月1日,《赤峰教育报》报道: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2周年,市教育局系统党委6月27日召开庆“七一”“一先两优”表彰大会。我被评为优秀党员。会上表彰了9个先进基层党组织,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9名优秀共产党员。电大张锐参会代我领回优秀党员证书和奖品。

  2004年7月1日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

  努力办好5月份开通的“柴春泽国际网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努力工作。近期筹备为赤峰学院图书馆捐书活动。赤峰学院作为赤峰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其藏书远远不足。建自己网站了,也要在网上宣传、呼吁大家为赤峰学院捐书。

  2005年7月1日

  纪念建党84周年。

  昨天,赤峰学院在艺术楼举行纪念建党84周年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

  此前远教部领导曾通知我填写评优表,但表彰时却没有我。有人问:“怎么没有你?”我说:“不能计较这些,评优秀努力为党工作,不评优秀也一样为党工作。”

  2006年7月1日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

  近一时期,赤峰电视台《纪录赤峰》栏目,几次打电话约定拍历史纪录片。由赤峰电视台、赤峰广播电视大学、红山水库管理局、乌敦套海镇联合拍摄。先后已拍市、区场景,电大网上教学场景,家庭访谈场景等。我所在的赤峰学院,赤峰电大领导和一些朋友,给予大力支持。

  2007年7月1日

   纪念建党86周年。

  “七一”前夕,赤峰学院成教院召开表彰及纪念“七一”座谈会。我没有受到表彰,但被指定在座谈会上发言。我表示,作为中共老党员,任何时候都会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向受表彰的同志学习,自己仍要不断努力,脚踏实地地为党工作。

  2008年7月1日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7周年。

  今天下午,参加赤峰学院“纪念七一”“一先两优”表彰大会,我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50多年来,第一次肩披“优秀共产党员”锦带。此时此刻,我想:相信党、忠于党,脚踏实地为党工作是没有错的,应当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无愧于这个称号。表彰会上,我从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郑克同志手中接过了印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荣誉证书。

  2009年7月1日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

  用什么迎接党的生日?电大是进行远程高等教育的。我自己出资建立的“联盟网站”为电大服务,现发展状态良好。5月28日,隆重举行了网站5周年庆典,赤峰市副市长梁淑琴等参会。会后,赤峰电视台、赤峰日报等均做了报道。我是用这种方式向党的生日献礼的!

  2010年7月1日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

  昨天,参加赤峰学院“七一”表彰大会。我被评为优秀党员,第二次肩披“优秀共产党员”锦带。屈指算来,接近退休之年的人了,已经习惯了“不待扬鞭自奔蹄”,永远都要有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的一贯精神,要自觉遵守党规党法,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论是退休还是在岗,都要这样做下去。

  二 知青迎国庆

  1972年10月1日

  公社要求继续到敖汉旗外调。

  昨天同徐友才同志步行80里来到这里外调。一路上边走边打听寻找的人和地点。遇到在这里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十分热情地为我们当向导,还热情地招待我们吃饭。他们并不关心搞谁的外调,也不关心外调什么内容,天下知识青年心情都一样,所以热情。

  昨天晚上,住在八家大队队部,能听到广播,是《人民日报》社论《中日友谊的新篇章》。

  今晚,虽然住在张姓社员家,刚好是国庆23周年,收听了“两报一刊社论”。

  去年这个时候,我还以市红代会副主任的身份参加盟、市组织的国庆活动,现在我以人民公社新社员的身份在这小山村欢度国庆,同样是令人鼓舞的。

  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日从即日起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外交部9月3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3周年。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中央政治局主席、王国民族团结政府首相宾努亲王和夫人,柬埔寨国内特使英·萨利,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外交大臣沙林察和夫人,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向前、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外交部长姬鹏飞,对外经济联络部长方毅,对外贸易部长白相国,国防部副部长肖劲光、粟裕、王树声出席招待会。当我国领导人董必武、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等同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宾努亲王和夫人、英·萨利特使以及其他各国贵宾走进大厅时,全场热烈鼓掌,乐队奏起欢乐的乐曲。

  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祝酒。他代表毛泽东主席、董必武代主席、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对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宾努亲王和夫人以及各国贵宾们和使节们出席招待会,表示欢迎和感谢。

  1973年10月1日

  去年的国庆节是在外调期间度过的,今年的国庆节在玉田皋大队青年点隆重举行国庆晚会。

  赵支书代表大队党支部讲话,向广大知识青年祝贺节日,通过新旧社会对比,希望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在讲话中,一方面对大队和各队干部关心、重视知识青年工作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希望各队团干部在宣传贯彻党的十大路线中做出贡献。

  各队团支部代表演出了文艺节目,看得出青年点的战友们是十分高兴的,玉田皋的知识青年工作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切记,戒骄戒躁,继续向前!

  1974年10月1日

  前几天,旗国庆慰问团来玉田皋公社关心知青工作。今天是国庆节,在三队和青年队掰玉米,割玉米秸。晚上青年队召开国庆文艺晚会。全公社大会战即将开始,这是临战的前夜。

  收听广播:9月30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庆招待会,周恩来在热烈的掌声中致祝酒词。

  1975年10月1日

  昨晚是终生难忘的,我接到周总理签名的国庆宴会请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今天,参加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代表们都参加了国庆游园活动。

  今年的国庆节在首都北京伟大领袖毛主席身边度过,对我来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永远记住这幸福的时刻。睡不着觉,只好看书,昨晚如此,今晚同样。

  新华社1975年10月1日讯:首都人民满怀革命豪情,今天举行盛大的游园联欢和基层庆祝活动,热烈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6周年,庆祝26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庆祝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庆祝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反修防修、促进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指示取得的重大成果。

  节日的首都,全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高挂在天安门城楼红墙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巨幅画像,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旁。广场南面竖立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松柏青翠,鲜花盛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颐和园、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等场所,有50多万群众参加了联欢庆祝活动。(待续)

  回忆与思考(4)

  ——纪念原旅大市首批知青下乡昭乌达盟40周年

  毛德宝著

  正月初三,青年点有25名同学回旅大探亲。

  《集体户日记》记载:“今天是个好天气,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阳面的白雪有的开始融化了,创业队里人来人往,喜气洋洋,25名同学今天回城探亲。吃过了午饭,满载同学们和旅行袋的3挂大马车启程了(一挂马车4匹马,为扩大车的容量,车四面都增加了沙杆子,既可放东西,又可坐人)。大队领导、供销社、药房的师傅们都前来送行,特别是留在家的同学心情更激动,他们难舍难分,目送着大马车走远,就好像要从此分开似的,车上的同学也有同感,有的挥动着狗皮帽子,有的举起双手,相互鼓励,直到看不见为止”。

  送走了同学,大队党支部就召开了会议,研究节后需要重点抓的工作,决定明天就召开各小队主要干部参加的会议,进行布置。会后我到七队蹲点抓工作,之后不久,大队党支部又决定让我到十队蹲点。

  为搞好同学们之间的良好互动,我和留在家的人员研究,给回旅大探亲的同学去封信,汇报这期间点里的工作情况。开头是这样写的:“想念的丛师傅,全体回城的战友们,亲爱的同志们......”信于2月23日发出去了。

  回旅大探亲的同学归心似箭,并没有像现在有的电视剧描述的那样,回到大城市探亲的不愿再回到农村了,而是更加思念青年点,心系第二故乡。所以,不少同学探亲假还没结束,提前十天半个月,就勿勿分批回来了。

  我在十队听说同学们都基本上是提前回来了,心里很高兴。这期间,同学捎信,让我找个时间抽空回点看看,还有的当天晚上准备备马叫我回来,同学们的心意我领了,我也很想念他们,但工作实在脱离不开。小郭回大队开会,我写了封信,让他带给青年点团支部,一是向同学们问好,二是提出回来后,要向大队党支部汇报回城探亲情况(包括集体和个人),三是立即和驻点老贫代研究今年备耕和建新宿舍问题。

  一周后,大队党支部召开会议,我回到了青年点,看到了思念的同学们。

  这年春节前夕,即2月4日,营口市发生了地震,青年点于2月7日给营口市革委会写信,表达了旅大下乡昭盟知青的亲切慰问。2月24日,营口市革委会回信表示感谢。

  光阴如梭,时间过的真快,一晃1976年的春节来到了。

  因为我在这年的6月和9月因工作需要,先后两次回旅大,这与自下乡以来没有回去探亲的同学比起来,我已经很偏得了,所以,这一年的春节我也必须留在农村,和不回去的同学一道过节。

  1975年5月25日,接到公社党委通知,让我代表红光公社党委参加由克旗旗委张进书记挂帅的工作队,对新开地公社进行关于生产关系和领导权的社会调查。这是旗委从各公社、各大局抽调了100多名干部,其中新道梁大队工作组就有30多人,我担任副组长,这项工作一直到6月18日才结束,共计23天。回到大队已中午,直接参加了党支部会议。

  会议结束后,我来到了青年点,看到同学们,高兴的不得了。到果园、菜地、窑场、点里在建的新宿舍工地转了一圈,特别是看到由我们青年点烧出的瓦砖,大受鼓舞。

  这天晚上下起了大雨,9点多钟,旗知青办常主任坐着吉普车,顶着雨来到大队,让我立即动身回旅大,参加由盟知青办和旅大知青办联合组织的报告团,我一再推辞,说刚回来,大队和青年点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做,再说青年点已有张画一、裘云同学正在旅大作汇报。常主任说,这是旗委决定的,一定要去。无奈我和丛师傅简单谈了一下工作,就随车到旗里去了。这是第一次回旅大,往返半个月时间。

  第二次是9月16日,我和大队程书记参加旗里组织的学习考察团,到省内有关单位,包括在旅大市的参观学习。

  腊月十六,回旅大探亲的同学陆续走了,这一年有12名同学留在青年点过春节。

  为了春节回家捎东西,同学们都忙的不亦乐乎。许多同学都下小队采购年货,不回去的人也多少让他们给捎一些土特产带回去,比起当时物资匮乏的旅大地区知青点,这里的东西真不少。如各种羊毛毡子、羊羔皮、羊皮大衣、牛羊猪肉、白条鸡鸭、胡麻油、小麦(白面)、各种五谷杂粮、不同品种的旱烟叶等等。每个人最少是2~3个帆布旅行袋,多的5~6个,回家真能过一个好年啊!

  同学们都问我,回旅大要捎带些什么?我一律谢绝。因为他们拿那么多东西,中途还要在沈阳换车,南站北站跑,我不能再添乱了。那时长途汽车太差,马力又小,后来听说,在从克旗往赤峰走的路上,遇到大上坡,因为都是知青,带的东西太多,车都爬不上去,只能让同学们下来推。由于旅行袋太重,座位上面的架都压塌了,交通公司叫知青包赔,最后,还是盟知青办出面协调才解决了。

  带队朱师傅看我不回去,也不捎东西,就想从青年点伙房仓库里拿一个猪头让同学给我带回家,早上我从小队回来知道这事,就立即给予制止。我反复向朱师傅解释:这肯定不行,集体伙食是同学们的,我不能搞特殊化。下午,我返回蹲点的十队后,心里还很不安,不知道朱师傅叫同学捎了没有?过了两天我回到青年点,知道没有拿,心中才安定。

  腊月二十六,和程书记研究,我买了些罐头和蛋糕去旗医院,代表大队看望在前阶段农业大会战中被砸伤住院的几名社员。临进年根,他们看到我来,都非常高兴,说感谢大队党支部的关怀。

  腊月二十八,青年点也要走油,这是国人的风俗,虽然只有12个人,但很热闹,不分男女,人人动手,各显其能。有的在炸面食,炸拔丝肉、拔丝土豆,有的在搬柴禾烧火,有的在挑水,也有的什么也不会,来回跑堂打下手。

  正忙中,公社党委王书记、大队程书记、李主任来到青年点看望留守过年的同学们,并召开了座谈会。会议的氛围非常好,带队朱师傅回想小时候在旧社会,过年如同过鬼门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见此情此景,每个同学都很动情。

  腊月二十九,盟团委干部陶军受盟团委委托,专程来青年点和我们一起过春节,这是上级团组织对前进青年点的关心和重视,给我们的春节增加了色彩。

  陶军(后来改为孙志军)来到青年点,我俩住在一起,并由此成为挚友,结下了近40年的友谊。他后来担任红山区常务副区长、赤峰市国家安全局局长、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我们都一直保持着联系。特别是近十几年,我每次回到第二故乡,都去看他,而他总是热情接待,全程安排。他来大连参加了我儿子的婚礼,我去赤峰参加了他女儿婚庆。

  这天,我在日记中写道:“晚上,同学们都去公社看电影了,我利用这个机会又突击了《列宁选集》的学习,一直看到后半夜2点钟,头昏眼花,我自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困魔总在缠着我,一种为革命去掌握理论的强烈愿望激励着我,于是就用凉水洗头,保持清醒。因为白天的事情太多,根本不可能有大块时间来学习,只能用业余时间,特别是晚上时间,这种‘挤牙膏’式的抓住时间,坚持数年,对我必有好处”。

  三十晚上,会餐是很丰富的,除了海鲜没有外,其余是应有尽有,能喝酒的还喝了些酒,男女同学的脸颊都是红红的。餐后,陶军参加了我们12名同学搞的庆祝春节联欢会。

  晚上,我在日记中写到:“虽然没有那么多人,但也十分热闹,不拘一格,每个人都出了节目。陆炜、王东琳能歌善舞,都做了多次表演,大家也都相互要节目,已经是半夜了,我们的联欢会仍然没有结束。我们虽在这小小的山村,但我们的胸怀向世界开放,祖国的山河皆在我望,永不睡的青年点啊!将伴随着我们火热的心情!在欢乐庆祝的时候,我的头脑是冷静的——我究竟为党做了些什么工作?青年点今后如何在坚持乡村的道路上有更大发展呢?”

  和往年一样,逢年过节,各生产队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站岗执勤。初一、初二两个晚上,我和大队几个同志到下片的生产队进行查岗,各民兵排的战备观念还是很强的,站岗的民兵坚守岗位。这两次查岗都是到后半夜才回来。

  正月初四,青年点搞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我和马宗春、赵龙义、裘云等8名同学赶着牛车,插着创业队大旗,去七队南沟捡粪,大家一边捡粪一边唱歌,来到了大架子山下,开展爬山活动。去年春节,我和几个同学曾登上了大架子山。此山很陡,刚开始还行,越往上登越吃力,虽是冬季,但个个是满头大汗,两腿都软了,大家都在咬牙坚持。我扛着旗子和几名男同学爬在前面,几名女同学都紧跟着,谁也不甘落后。当曙光初露的时候,我们登上了高高的大架子山顶,一眼望去,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兴安岭的余脉——黄岗梁。近看碧流河银带,远望黄岗梁雪峰,遥望祖国的大好河山,大家心情都无比激动。此时此刻,感到胸怀特别宽阔,我们的家乡美丽如画,广阔天地是大有用武之地。每个人的眼睛都集中在大队这个狭长肥沃的土地上......有的同学用手指着远方,道出这里的山山水水如何治理。大家都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今后扎根的路应该怎样走?怎样把我们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献给农村,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这时,我们借用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歌《游击队之歌》,临时填词唱了起来:

  赶快上山吧创业队员,

  我们在前年8月加入了创业队。

  战斗,战斗,新的战斗,

  我们的生活象诗篇......

  共同的思想,一致的目标,使我们激情满怀,大家都情不自禁的站成一排,举起了拳头,在大架子山上向党和人民宣誓:“扎根农村60年,抽工招生不动摇,志在昭盟创新业,拼尽全力做贡献。我们对世界革命的成功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然后大家唱起了国际歌。我们坚信,虽然在跟随毛主席进行新的长征的路上困难和障碍很多,但这都不能动摇我们扎根农村的决心,没有“雪山”、草地”,还算什么长征!英特那雄纳尔,不经过无数革命者为之奋斗献身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月初六,部分回去探亲的同学就回来了。如果去掉路途2天,实际是过了初三就往回走了,他们在家只住了十几天,可见同学们坚持乡村创业的心情是多么强烈!这一点,我完全理解。

  晚上,在家的人员召开了座谈会。回城探亲的同学把从家里捎来的苹果、花生、糖都摊在炕上,大家边吃边畅谈着回去的感受和所见所闻。现在,每当我回想起那时的场面和氛围,都十分感慨,非常怀念。

  2月10日,正月十一。晚上的天气很冷,窗外的白毛风呼呼地刮着,夹杂着沙土拍打着玻璃,但屋子里放着大火盆,温度比较高。冬季的太阳早早就落下了山,吃饭也早,晚上6点多,除了有下小队的人没有回来,我把在家的10名同学召集在伙房开座谈会。主要议题是讨论我以前在点里提出的:“五个怎么办?”大家有在地下坐长条凳子的,也有的脱了鞋盘腿坐在火炕上的。

  讨论前,同学们自发的唱起了《毕业歌》,《我们是红色的新一代》。现在可能有人不理解,觉得不可想象,哪里来的那么大热情?但在那个年代,这一切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现象,一点都不奇怪。这就是前进青年点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和进取心,对工作的那股劲头,对生活的那种热情,这也是很多青年点所不可比拟的。所以几十年后,回忆这段经历,特别是听到很多知青点的故事,看过许多反映知青生活的电影和电视剧以及小说,我敢说这可能是另类,前进青年点是不可复制的。这是真的。

  我说,咱们先讨论第一个“扎根农村,年龄大了怎么办?”我抛砖引玉:“今天大清早5点钟,正在朦胧中,于常国突然给我推醒,问我:‘老毛,你说扎根农村,你年龄大了怎么办?’我立即意识到这不仅是于常国,也包括大家心里可能都在想的问题。以前,我们整天讲扎根农村,但很少谈这个问题,往往涉及这个话题时,就卡住了,不是不好意思谈,就是不敢谈,但这却是我们扎根农村不容回避的实际问题,解决的好坏,涉及到能否真正扎根和扎什么根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对这个问题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因为座谈会人不多,又不是很正式的,大家都比较放得开,讨论起来很活跃,氛围很好。

  史淑莲说:“我们现在喊扎根很容易,抽工招生暂时不走也能做到,但过了25岁以后才是咬牙的时候,那时再不走就没有机会了”。她讲的挺客观,她还说这个讨论太及时了。王东琳说:“我下乡前,老爸给我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不要过早考虑个人问题,意思是,如果在农村安家一切都完了。我才不那样做,到了岁数,就安个家,安个革命的家,安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家,但决不经营个人的安乐窝”。冬琳讲的更实在,引起了大家一阵大笑。马宗春是运用恩格斯《家庭、国家、私有制》一文的观点来谈的。他说:“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有不同的家庭观。现在,有许多人都认为在农村安个家没有出息,怕成为农民,过不上城市的安逸生活,我就是要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作开创一代新风的战士!我认为在农村安家,奋斗终生,是同我们党和贫下中农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接着孙卫红提出了要晚婚、晚育问题。她说:“晚恋才能晚婚,晚婚不一定晚恋,这个公式是成立的,关键是要把握好”。陆炜说:“我们现在才20岁左右,正是人生的好时期,要把精力放到工作和学习上,在农业学大寨中做出贡献!如果现在对个人问题考虑太多,牵扯精力,影响工作,扎根农村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也就很难大有作为”。(待续)

  (3)1974年

  1月5日 ,《人民日报》在《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的标题下,发表了知识青年柴春泽致父亲的一封信和调查附记。1971年,柴春泽到翁牛特旗玉田皋大队插队。在农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1972年8月其父给他写信,要求不要错过招工机会。9月2日,他在回信中谢绝其父的心意,表示要在农村安家落户。《人民日报》《编者按》说:柴春泽的信“代表我们革命小将在思想领域向老将的挑战,看谁敢于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此后,各地组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习柴春泽的信,掀起一个宣传“在农村扎根”、“与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热潮。柴春泽即被当作典型在全国传播。

  1月8日,昭盟团委召开了“赤峰地区广大职工、青少年学习柴春泽有线广播大会”。

  1月26日 ,共青团辽宁省委发出《关于向柴春泽通知学习的通知》。

  5月25日, 辽宁省团委、省知青办、辽宁人民出版社、新华书店发出《关于做好向一九七四年下乡知识青年赠书工作的联合通知》。

  6月 ,昭盟选派知青带队干部240人,其中,中共党员干部173人,科级以上干部60人;沈阳、旅大、抚顺、鞍山派来带队干部24人,上海学习慰问团14人。上述带队干部分布在全盟200多个青年点上工作。赤峰市、赤峰县、阿旗、克旗还分别成立了带队干部办公室。

  8月, 昭盟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座谈会,由王若夫、王兴元、李春光、王汉清、姜佩霞、赵玉龙、风宝莲、刘维组成座谈会办公室,下设会务组和材料组。

  8月16日,沈阳市知识青年赴昭盟创业队333人到达赤峰,赤峰地区召开有线广播大会,盟委副书记周明讲话,创业队队长朱义国发言。

  8月20日 ,赤峰市团委召开积极知青下乡工作会议。

  8月11日,辽宁省旅大市应届毕业生王冬梅等119名知识青年来到昭乌达盟上山下乡,赤峰地区各界群众4万余人到车站热烈欢迎。12日,中共昭乌达盟委、盟革委会召开有线广播大会,欢迎旅大市知青到昭乌达盟上山下乡。这批知识青年中,除王冬梅等9名同学外,还有毛德宝、吕玉兰、孙忠臣、周新亚、刘宁等其他学校的上山下乡应届毕业生。

  8月16日,沈阳市333名知识青年到昭盟上山下乡。

  8月18日,抚顺市200余名知识青年到昭盟上山下乡。

  9月4日,鞍山市91名知识青年和3名带队干部到昭盟上山下乡。

  9月14日,赤峰市990名知识青年和40名带队干部奔赴农村牧区。

  10月,昭盟下乡知青先进典型代表、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党支部书记柴春泽,在上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带领全大队的社员和下府、孤山子生产队的部分社员搞大会战。从玉田皋大队入手,除掉不合格林带4条,平掉旧渠4条,迁坟104座,新开渠6条,新开斗渠6条,总计土方量为6.74亿方。同时,大搞种植水稻试验。至1975年秋,50亩水稻实验漫撒播种成功。1975年底,经柴春泽积极争取,辽宁省拨40万工程款,用于“白玉引水渡槽工程”。1976年10月1日,全长400多米的引水渡槽竣工,1977年初交付使用。

  10月28日,赤峰市840名知识青年奔赴农村牧区。

  1975年

  1月11日,克什克腾旗白音查干人民公社红旗大队知青点提出倡议:决裂旧观念,佳节炼红心,号召知青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集体去慰问老红军、残废军人、军烈属等革命家庭,演出文艺节目。除夕夜,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忆苦思甜。

  2月5日,沈阳医学院工农兵大学生安玉凤,毕业后自愿回巴林右旗家乡牧区,立志扎根牧区。中共巴林右旗委、沈阳医学院党委在赤峰召开大会支持与鼓励。

  2月6日,中共昭乌达盟委、盟革委会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及家长、农村干部、贫下中农和带队干部发出春节慰问信,对他们一年来的工作成绩表示肯定和慰问。同日,举办有关单位和知青代表、知青家长参加的座谈会,鼓励知青积极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3月14日至4月4日,赤峰知青柴春泽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日本进行访问。

  3月27日至4月5日,昭乌达盟召开全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座谈会,与会170人.会议就全盟有关知青先进事迹进行研究与总结。

  5月8日, 昭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印发《关于当前在下乡知青中招工、招生情况的报告》,计划在下乡二年以上的(即1972年12月31日前下乡的)知青中招工3675名,招生1142名,计4817名,占全盟下乡知青总数的42%。全盟仍有在乡知识青年9689人。

  6月2日至8日,昭盟知青办召开全盟带队干部工作座谈会。会议就知青带队干部的工作经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应注意的事项等进行研究与总结。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湖南株洲经验,要在抓好知识青年路线教育上用大力气,切实把知青点变成支农点。

  6月12日,昭盟知青办发布《关于下拨1975年下乡知青部分建房木材水泥指标的通知》。《通知》指出:对知识青年建房材料要加强管理,专料专用,严禁侵占或以次充好。对已建成的房屋要管好,社队和个人不得侵占。对已侵占的知识青年住房,要抓紧归还知识青年。

  6月21日  昭盟知青办发布的《关于克旗红旗大队知青点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报告》中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克什克腾旗部队积极帮助来自旅大市27名知识青年建成青年房舍,协助知青闯过生活关。

  6月28日  共青团旅大市委、知青办、教育局、中等学校等联合发出《关于学习姜宝泰等十一名革命小将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的通知》,号召全市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少年“做革命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立志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革命。

  6月30日  昭盟赤峰县八肯中公社某知青(防雹队员)在运送防雹炸药途中,因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炸药爆炸,死亡8人,伤7人。

  7月16日,《辽宁日报》第一版刊载长篇通讯,题为《新长征新的战斗——记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继续革命的事迹》。

  7月25日,昭盟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上山下乡。赤峰地区党政领导和各族群众5万余人集会欢送。

  7月28日,旅大市595名应届毕业生和31名带队干部来到昭乌达盟上山下乡。

  8月9日,抚顺市1089名应届毕业生和69名带队干部来到昭乌达盟上山下乡。

  8月29日,鞍山市59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6名带队干部来到敖汉插队落户。

  8月30日,抚顺市945名应届毕业生和5名带队干部奔赴昭乌达盟农村牧区。

  10月13日, 昭乌达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白俊卿(盟委副书记)、副组长张广经(盟组织组组长)、成员:王汉卿(盟知青办副主任)、陈启祥(盟宣传组组长)、白学农(盟教育局副局长)、林英(盟妇联副主任)、王子成(盟劳动局局长)、朝格图(盟物资局局长)、翟向华(盟农牧组组长)、王桂兰(盟工会副主任)、昭那斯图(盟卫生局副局长)、邢金祥(盟公安局副局长)、姜静(盟财税局局长)、候朝元(盟财贸组组长)、厐文生(盟团委副书记)、关天宝(军分区)。

  10月统计,全盟共200个公社,其中有知青的公社153个。各公社均成立了知识青年工作领导小组,有50个公社配备了专职干部,有66个公社配备了兼职干部。

  10月20日,经邢燕子提议,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12名知青代表(其中有昭盟知青柴春泽)联名写了《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十二名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代表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10月27日,毛泽东批示:“应发表。可惜来人太少,下次应多来一些。”邓小平批示:“建议全文或摘要在报纸上发表,以鼓励下乡知识青年。”12名知青的信很快在《人民日报》一版发表并为各地报刊转载。

  11月8日,辽宁省23名知青代表致全省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倡议书,题为《树雄心,立壮志,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打先锋》,其中有昭盟知青柴春泽、王银刚、王冬梅、张洁、汤永东等。

  是年底统计:全盟下乡知青入党的261人;入团3950人;结合到各级班子的1852人,其中:县级以上3人,公社52人,大队251人,生产队687人。担任会计94人,赤脚医生192人,拖拉机手59人,民办教师296人。科研小组47个,业余文艺宣传队224个,业余体育队72个。

  是年,全盟实有青年点576个,有房屋5236间。

  是年,全盟建立知青学习理论小组470个,培养理论骨干2200多名。

  是年,全盟从下乡知青中招工2757人。

  1976年

  3月,在克什克腾旗插队的旅大知青王冬梅、上海知青王银刚,在林西县插队的旅大知青姜宝泰,被树为辽宁省知青典型。

  3月27日至4月5日, 昭盟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座谈会。4月5日,盟委书记徐元泉到会讲话。

  4月中旬,昭盟举办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文艺调演和美术作品展览。知青文艺调演节目内容以反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歌颂新生事物、缩小“三大差别”、为普及大寨县做出贡献的题材为主。各旗县均选派一个演出团参加全盟调演。知青美术作品展览, 每个旗县(市)推荐18—20幅优秀作品,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参加辽宁省举行的知识青年展览。

  5月16日, 共青团盟委、盟知青办发出《关于在全盟知识青年中广泛学习、讨论柴春泽给战友五封书信的通知》

  5月份统计:全盟发现知青犯罪12起,拘、捕、判刑16人。

  6月13日,辽宁《旅大日报》发表题为《扎根昭盟酬壮志》的长篇通讯,介绍王冬梅、毛德宝、吕国庆、孙忠臣、白明泉、李广明、卢永德、傅延英等赴昭乌达盟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的事迹。其中王冬梅、姜宝泰、毛德宝、吕玉兰先后被所在人民公社任命为党委副书记。

  6月13日至7月7日 ,昭盟下乡知青学习慰问团到旅大、鞍山、抚顺、沈阳等地进行慰问,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知青家长的热烈欢迎与接待。

  6月末统计:全盟共接收知青33000多名。

  7月7日,柴春泽的事迹在全国报道后,武汉市知青张静多次写信向柴春泽请教,柴春泽复信7封。该7封信先后在《辽宁日报》、《湖北日报》、《广西日报》上发表。7月17日,国务院知青办将这7封信印发给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知青办,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学习讨论。

  7月12日, 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就1976年招工工作提出要求,全民所有制单位要招收按政策规定留城的中学毕业生和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强调招工要贯彻基层推荐,领导机关批准的办法。

  7月12日至7月17日,中共昭乌达盟委召开全盟知青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旗(县市)委副书记,知青办主任,团委书记,教育局长,劳动局长,带队干部负责人和知青代表,计200余人。盟委书记徐元泉到会讲话。会上旅大知青王冬梅、赤峰知青柴春泽、上海知青王银刚、天津知青汤永东、抚顺知青张杰、王毅、沈阳知青梁晓彬、本溪知青王丽萍、平庄知青王继才、林东知青孙庆莲等14名知青发言。盟委副书记白俊卿做了总结讲话。

  7月21日 ,阜新市应届高中毕业生胡朋书、黄淑芳、张俊玲、王宇华、张喜闵等8名同学,背着行装,徒步千里,奔赴昭盟。阜新市召开1.5万人的欢送大会。

  7月25日  昭乌达盟赤峰市300多名应届毕业生上山下乡,6万多人集会欢送。

  7月25日  《人民日报》载,中共辽宁省委制定规划,计划到1980年每年将有1万多名知识青年到昭盟安家落户。

  8月10日,赤峰市有2400余名应届毕业生奔赴农村牧区插队。

  8月21日  在克什克腾旗下乡的旅大知青魏松,在经棚镇搭车时被撞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8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小将在昭盟》一书。书中依次介绍赤峰知青柴春泽、邸尚才,抚顺知青张洁,上海知青王银刚,大连知青王冬梅、毛德宝,沈阳知青朱义国、梁晓滨,鞍山知青朴春香,天津知青汤永东等人在农村牧区艰苦创业的事迹。

  8月  旅大市以王玉梅、姜连河、毛德鑫、徐福水、白淑琴等为首的2300多名应届中学毕业生,作为第三批赴边疆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启程赴昭乌达盟。1万多名群众到大连火车站为他们送行。

  11月8日  在克什克腾旗书声公社石门沟大队下乡的旅大知青张福利,在打井施工中,为排除哑炮不幸遇难,年20岁。当地团组织授予他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1月30日, 盟市知青工作联合调查组到红卫公社搞知青调查,写出《关于赤峰市红卫公社知青工作的调查报告》。

  是年,从下乡知青中招收工人4000人。

  是年,沈阳市知青 3500人去阿旗、左旗插队;鞍山市知青 1000人去敖汉插队;旅大市知青 2000人,去克旗插队1900人,去林西插队100人;抚顺市知青2500人,去宁城1200人,去翁旗1300人;阜新市知青600人去林西插队落户;本溪市知青500人去右旗插队落户(待续)

  知青遇困知青帮,知青养老有榜样

  (3)知青抱团互助养老或可形成模式

  2014年中国知青文化博鳌高峰论坛接到江苏社会文化研究学者王家林递交的一份《中国知青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的提案。提案指出,知青抱团互助养老不失为符合国情、民情和知青需求的实效模式。中国60岁至70年老年人中,知青占70%,其中,85%的知青处在社会底层,退休金低,仅够维持自身生活,若患病或需要护理,就会捉襟见肘,无力承担,陷入窘境。据其调查,特困和贫困的占调查人数的95.75%。

  知青返城后恰逢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知青家庭大多只生育一个子女,知青自身的自立性格和子女大多不在身边的实际让知青不再奢望子女养老,而寻求经济、共性、自立的抱团互助养老模式。这一提案引起上海、江西返沪知青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杰等与会者的共鸣。

  (3)知青家园河南群主贺华注说:“我们的日子过好了,不能忘记那些和我们一起奋斗过的尤其是有了残疾的兄弟姐妹”

  今天上午,知青家园群主贺华注和群管理员张勤德、张荣荣一行三人,冒着凛冽寒风前往伤残知青高新海家中探望慰问。探望中,贺华注代表知青家园向高新海赠送了《知青家园》杂志创刊号和贺华捐赠的食用油和面粉等慰问品,转达了全体知青家园群友对他的新年祝福和问候,同时也将上海残疾知青宋明明转赠的两千元新年慰问金送到高新海的手中。面对知青家园亲人们的送温暖行动,高新海感动不已,他紧紧握着知青朋友的手连声说到: “谢谢、谢谢!衷心感谢知青家园朋友对我的关爱,感谢远在上海的知青朋友对我的无私帮助!”

  街道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人员,就连高墙内的服刑人员都是知青家园关注的对象,尤其帮教收容教育所的受教育人员,知青家园可下了大功夫,他们请来河南军区社区老干部艺术团一起开展工作,你能想象出一曲《保卫黄河》通过军人警察和知青在高墙内所演绎出的震撼力量吗?

  演出后,在与学员交流时,军区社区老干部艺术团团长史芳满怀深情地对学员说:“任何人都不会放弃走错了路的孩子,但是,孩子也要在挫折面前不气馁,振作起来,勇于改正,争做国家的栋梁人才!”服刑人员无不为之动容,有的泣不成声……

  收教所负责人武南拉着知青家园群友的手赞赏道:“精彩!比简单说教管用!”

  (阳光张勤德、本刊记者泉)

  -----孩子曾经问我“什么是知青?”

  知青,在我们老三届中间

  是个自然而又亲切的名称

  可是,当有人问起

  又觉得有些陌生又遥远

  老三届---上山下乡和支边

  当年情景是那样热烈和壮观

  我也曾是几千万知青中的一员

  我也曾把自己的青春奉献

  我们怀揣红宝书

  走进广阔天地间

  我们那样满怀豪情

  可又那么幼稚肤浅

  我们那样壮怀激烈

  可又那么不识洞天

  我们不怕苦不怕累

  不惧逆境不畏艰险

  自以为能移山填海

  让山河旧貌换新颜

  报效国家凭生夙愿

  充满自信风光无限

  扎根农村干革命

  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想像未来虽然朦胧

  是革命理想激励我们奋发向前

  十几岁的娃

  本该在家缠着爸爸和妈妈

  稚嫩的肩头却挑起成人的重担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

  靠每天辛勤劳作的工分

  支撑起自己的新家园

  十几岁的娃

  本该读书在校园

  纯净的心灵却要走进成人的世界

  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人斗

  过早地经历着人生的风霜

  去独自品尝生活的苦辣甜酸

  知青生活仅仅是几载

  却铸就人生几十年

  知青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

  是空前绝后的一代青年

  灾荒年间长身体

  斗批改中度学年

  工龄算作下乡起

  回城“集体”去上班

  又逢“买断”和下岗

  回眸一望已暮年

  我们虽然输给了命运

  但我们人生依然灿烂

  传统美德在骨子里扎根

  诚实、勤俭、坚韧、奉献

  忠于祖国热爱党

  理想信念不改变

  想想长眠的先烈们

  我们是幸运的后来人

  看看父辈曾经的日子

  我们怎敢再心生抱怨

  欣对当今的民富国强

  我们甘当共和国的铺路砖

  当事者,刻骨铭心

  后来人,淡忘亦然

  但愿传世的词典里

  知青词条能赫然入目

  要让子孙知道自己的祖先

  曾经的知青----

  是怎样的一代热血青年

  茶余饭后,笑谈当年

  抚今追昔,心曲悠然

  我们不再纠结过去

  我们要寻求幸福的明天

  引子 生活的路上收藏许多感悟

  第一次用自由体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与知青朋友分享,敬请雅正。

  (一)

  我曾站在人生最初的海岸

  稚嫩的脚步在海滩上深深浅浅

  不懂得欣赏海上的风景

  只觉得

  海浪是那样迤逦

  海水如天空般湛蓝

  拾捡起一颗海贝

  把它珍爱的捧在怀前

  可我哪里知道啊

  我不属于它的归宿

  他只是被海水暂时的搁浅

  它要在大海里完成生长

  变成珍珠 美丽璀璨

  我在海滩上做梦

  柔软的梦总是很浪漫

  梦见自己长上翅膀

  乘着夕阳

  飞过海的地平线

  (二)

  我曾站在人生起航的海岸

  伴着朝霞扬起帆杆

  虽然总有对沙滩的怀恋

  虽然总有对海岸不舍的喜欢

  生命注定我要远航

  主宰破浪前行的船

  一路的风景 天高云淡

  一路的风雨 暗礁险滩

  前行 任雨打浪翻

  搏击 任人情冷暖

  一路上

  多少际遇与我擦肩

  多少行者与我相伴

  无论是苦涩还是甘甜

  我都把它收藏在心间

  (三)

  此岸 渐行渐远

  彼岸 似在远天

  回眸人生的过往

  没有辉煌也没遗憾

  我不知道

  是否 我们有缘

  只是 源头水尾

  已难相见

  是否 我们无缘

  岁月留给的将是

  愁绪萦怀 朝思暮念

  (四)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 悠悠的帆

  望一眼海水微澜

  望一眼来时的航线

  人生的旅程

  就如这海

  就似这船

  难测明天的风浪

  不知下一个港湾

  既然选定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向前

  一如我的最初

  一如站在人生的海岸

  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生长在大自然怀抱。

  沉睡一冬的我——睡得正香,

  美丽的春姑娘来到我身旁,

  唤醒了我甜美的梦乡。

  我睁开朦胧的睡眼,

  伸伸柔美的懒腰,

  蹬蹬那疲倦的双腿,

  又摇晃着睡意的大脑,

  想想——是否该起床?

  钻出被窝,出去晒晒太阳,

  享受大自然的明媚阳光,

  喜悦雨露给我的滋养……

  我用稚嫩的小手,

  拨开泥土,钻出地面,

  看着眼前春天的景象,

  啊!好一个漂亮的地方!

  树木吐出了嫩芽和花苞,

  身边的花草儿争先恐

  为我展示她们美女般的形象。

  小溪、河流在涓涓流淌

  朝着我呼唤,

  高山上流水不停地

  在为我和大自然唱着歌谣;

  成双成对地鸟儿叽叽喳喳

  立在枝头上对我把头扭,

  田野里的老牛也在“哞哞”地不停地叫;

  人们忙碌着耕种,窜梭在田野里,

  冬眠里的小动物也纷纷出来戏闹。

  好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象!

  喜悦的我——小草,

  兴高采烈地不得不出来凑凑热闹。

  大地回春,需要我给它们披上绿装……

  我走遍整个大地,

  凡是有泥土的地方,

  我都给他穿上了绿色的旗袍。

  小路旁、沙滩上、房屋顶、屋檐下,

  随处可见我的身姿;

  平原、山川、密林、河流、高山、

  哪怕坚硬的山崖和石缝上

  我也会把绿色的衣装披在他们身上。

  城市,乡村处处留下我走过绿色的足迹,

  草原、荒野也是我潇洒自如的地方。

  我是小草,

  虽然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但我为自己自豪。

  我是护花使者,

  我心甘情愿做鲜花和树木的伴娘;

  我没有大树那样傲然耸立、高大挺拔;

  我没有鲜花那样婀娜身姿、色彩芬芳。

  但我有着自己的独有气质和吸人的地方,

  我的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无人可比,

  我能为整个世界编织成一片绿色的梦想。

  我不怕暴风雨袭击,昂头挺胸,

  任凭风吹雨打,

  在暴风雨洗礼之后,

  我会长得更加粗壮,更加翠绿挺拔;

  我能织成一条条碧绿的毛毯,

  覆盖整个大地各个角落上。

  炽热的太阳烤不死我,

  冰骨的严寒冻我,我更不怕;

  我不用特意浇水施肥,

  一场细雨滋润后,

  我仍会出现世界上。

  昂头挺胸站在大地上,

  展露出我娜美动人的模样。

  我也开花,开出的花朵

  形象极为一般,

  不像我的同类族花草那样——妩媚多姿

  那样被人们看好;

  更不像牡丹花那样的绚丽多彩;

  月季花那样亭亭玉立;

  菊花那样的娇艳动人。

  我开出的花,人们常常管我叫:“狗尾巴草”

  然而我的花,落在心灵手巧的姑娘手里,

  却会变成另外一个模样,

  转眼间,会编制出一个个生龙活虎、

  形象逼真的立体小动物,

  毛茸茸的可爱玩具,

  人见人夸,人见人喜欢。

  我生长在草原里,

  成为牧民的草场。

  是牛羊马最好的食料;

  我生长在旅游胜地里,

  又是人们欣赏最好的自然风光。

  人们喜欢我,给我编写了

  一首《小草》歌,来歌唱,

  这首歌唱响了整个中国

  也传唱到了世界上。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多么悠扬悦耳动听的歌,

  那样歌声绕梁……

  每当我听到人们唱出这首歌,

  我的心那么自豪,

  <, B>我的满足感别说有多大。

  我不求索取,只求奉献。

  我喜欢让人们任意踩踏,

  我喜欢牛、羊、马任意咀嚼,

  我喜欢人们把我收割起来,

  作为引柴,作为牛羊马过冬的筹备粮。

  更喜欢人们用我的身体,

  把我做成纸张,编成凉席,

  编成草鞋,编成草筐;

  甚至更多更多的花样……

  这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使命。

  我喜欢用自己的奉献

  去换得众人的幸福和欢笑,

  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骄傲!

  这就是——我小草!

  我虽然很渺小,

  渺小得不能在渺小。

  但古人白居易笔下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这首诗句,却成为千古绝唱……

  我心海深处的煤油灯

  一晃几十年过去,自己也年近古稀,可那些年的往事,就像刀刻斧凿一样,深深地埋在我的心海深处,永远都难以抹去和忘怀。

  记忆中,林区小镇的冬天黑的特别早,父亲是铁路工人,只有在他下班后,母亲才能点着那可怜的小煤油灯,在昏暗的光线下围在一张炕桌旁吃饭。八口人看着那豆粒大的火苗,它摇曳着颤抖着,吃着简单的饭菜,斑驳地身影映在那并不平滑的土墙上,有如剪纸一样清昕,别有一番情趣,苦中做乐,更有一种家的甜蜜和温馨。

  上初中后,我家那可怜的小煤油灯,变成了吊在棚顶的煤油吊灯,这可谓鸟枪换炮呀!就在换上崭新吊灯的那天晚上,我们兄妹几个格外兴奋,就象过年一样,嬉笑玩闹着,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件难得的“奢侈”品,当时有这种灯的人家并不多……有了它,屋里亮堂多了,做作业也方便多了,妹妹们玩“嘎拉哈”的准确度也提高了很多,就是映在墙上的剪纸也由“斑驳”变成合谐,好看了,这情景真好,每个人心里都亮堂多了。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昏暗的小煤油灯,还是那明亮的吊灯,我母亲每天都那样在灯下打麻绳,纳鞋底,用我和父亲穿旧的衣服,给弟弟妹妹们改衣服,那时家庭经济不宽裕,布票不够用,只能以大改小,缝缝补补,过年过节穿上母亲用绑腿做的草绿色的裤子,更是锦上添花,高兴至极。

  记得,那时每当母亲做完针线活,我们做完作业,我的眼窝和鼻孔都是黑黑的,每当这时,调皮的弟妹们都用异样的眼光取笑我们,这时对着小镜子端祥着自己油黑的形态,更是忍俊不禁,和弟妹们笑闹一团。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在党的关怀下,都住上了楼房,窗明几净,各种造型华丽的灯具,更是司空见惯。每天晚上,我们在明亮的电灯光下,学习、看书、聊天、打电脑、玩微信,不亦乐乎,其乐融融!

  今天,这几十年“灯”的变化,正象几年前母亲所说“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变化。这段记忆,他将成我心海中永远的记忆,也是难忘怀的记忆,它将永远珍藏和铭刻在我的心底。

  (李有辉,男,1950年3月2日出生,退休干部,现住黑龙江省伊春市翠峦区。1966年初中毕业 ,1968年下乡,做过集材拖拉机和“东方红”拖拉机司机,当过青年队长、段长、工会干事、文化教员,35岁大专毕业,伊春市作家协会和伊春市文学学会会员。

  有60余篇(首)诗歌、小说、散文和评论散见于省内报刊,有歌词和剧本、曲艺曾在市和区获奖。此文载于【文化伊春】)

  知青草原情合唱团唱响共建家园主旋律

  天津草原情合唱团是以当年下乡内蒙古地区“老三届”知青为骨干,于2004年11月创办的,由于共同的知青经历和对第二故乡的挚爱,赋予了草原情合唱团特有的演唱激情和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合唱团演唱曲目以歌颂祖国、歌唱草原的题材为主,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合唱大赛并取得骄人成绩,为天津合唱事业争得了荣誉。

  曾获天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合唱展演银奖, 第七届中国(海南)老年合唱节金奖,第三届世界汉语合唱大会铜奖,并获最佳语言奖、最佳音乐表现奖、最佳艺术风格奖,天津市“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歌曲传唱选拔赛第一名。

  建团六年来,积极倡导“快乐合唱”思想理念,不断探索“多样合唱”表演形式,多次回第二故乡进行巡回演出,为天津检察干警、老干部、武警官兵、社科联、老知青、农民工等举行了多场公益性演出,为天津歌舞剧院中国经典影视作品民族音乐会、中国经典歌剧作品音乐会等10余场演出担任合唱和伴唱,2009年9月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在津成功举办了两场“献给母亲的歌——草原情合唱音乐会”,在天津市庆祝建国57周年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及吉祥草原·神舟家园文艺晚会等大型演出中获得一致赞赏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注,《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等网络媒体曾多次报道,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画报》、黑龙江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做出专题采访报道。

  黄勇智漫画写知青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