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柴春泽近日收到著名知青作家谢春池二本赠书

点击数:399更新时间:2010-11-08

  柴春泽近日收到著名知青作家谢春池二本赠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10-11-6

  【字体:缩小 放大】

  柴春泽近日收到著名知青作家谢春池二本赠书

  本站讯:近日,联盟网总裁柴春泽收到著名知青作家谢春池签赠的二本书:

  《谢春池知青文集---走向人道》77万余字,2010年国际华文出版社出版、《厦门知青与抗战往事》48万字(主编谢春池、郭志强)2010年10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柴春泽当即致信感谢春池。

  *****************************************

  附:

  写不尽知青那些事和情

  ——读谢春池知青文集《走向人道》

  陈志铭

  谢春池知青文集《走向人道》,沉甸甸的一大本,77万2千多字,27印张。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来他70余次重返他曾插队的闽西采访,笔耕不缀。他文学艺术创作的成果当然不止于此,但其知青题材的作品无疑占有最显著的位置。

  春池不是喜欢谈理想信仰的人,但他具有强烈的知青使命感。他说:“顶着个不如从前那般神圣庄严那般有价值的作家头衔,可我更是知青庞大群体中的一员,我认定我的一生都有义务和责任来为知青写作”。(《我知道,我是一个永远的知青》)

  春池为什么把这部在他创作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取  名为《走向人道》?我觉得他自己的一段话可以破解:“这些年有识之士曾多次痛心疾首于中国人的健忘,严厉批评不该在十年浩劫过去不太久就把‘左’祸遗忘,而恰恰是老三届知青在这个问题上从未健忘。这个庞大群体站在中国大地上,就是一座活着的‘文革博物馆’,或许此乃我们一代人最大的价值所在。……‘文革’中作为红卫兵的我们失去理智,疯狂中爆发的兽性被消解;近似流放的底层人生使我们获得永存的人性。此二幸不独属于我们一代人,同时亦属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否则,我们这一代人早已垮掉或沉沦,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不是今天这等模样。”(《告诉后代·序》)反思历史,达到了这样的深度和广度,这是他孜孜不倦创作知青题材作品并不断出版知青书籍的原动力。

  写知青那些事和情,当然要回首,这种回首有全景式的概括,也有特写式的聚焦。《触摸厦门知青的血脉》、《留给历史,告诉后人——厦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30周年回顾与反思》等文章写的便是全景。《相逢在闽西——新年赴闽西慰问联谊纪实》、《七个女的和一个男的厦门知青——古田纪事》、《重读黄美妙:人与人性》等作品便是特写。还有一些力作,可视为全景式的撰写,也可视为特写式的深掘,要看从什么角度视之。《〈中国知青文学史〉的厦门知青作家》、《山魂与海魂》等,从厦门知青文学创作方面来讲是全景式的,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来讲又是分类特写式的。

  春池没有把“深入生活”、“贴近生活”挂在嘴边,但他一次次重访闽西第二故乡,不但回首,而且关注,关注知青现实问题,关注知青弱势群体。这是他最可贵处,是他比我等一般知青作家站得更高的地方。最显著的例子是他发表在《厦门晚报》上的长篇通讯《寻找最后的知青——写给留在闽西的200多名厦门知青》。这篇通讯也可称报告文学,因为《厦门晚报》似乎从不登报告文学,所以我把它称为长篇通讯。此文重点写了6位知青的真实故事,就挑两个简略说说吧。先说双十中学毕业的吕文庆,双十中学75周年校庆前,一位原上杭步云知青的同学给他寄去母校的请柬和同学录,在信封的背面写了几句话:“邮递员同志:此信是厦门双十中学同学会在寻找一位失落廿五年的厦门知青——我们的同学,该同学原下乡于太拔公社,大约在1971年招工到上杭化肥厂,又不知现在还在该厂否……”这封信几经辗转,到了吕文庆手中。他对春池讲的话似乎没有什么情绪色彩,但分明让人感到其中的辛酸:“怎么不想调回厦门?一没有门路,二没有资金。”他同学给他的信打动了春池,春池问:回信啦?答:没。再问:为何?再答:让人忘了吧,如此落泊,算了。再讲另一个同学,她叫李清月,由于生活困窘,过早离开人世,她的遗愿是埋在村后的山上,陪伴从城关到山里来的已病逝的奶奶。这个遗愿未能实现:时值正月,村里人不愿逝者进村,带来不吉祥。家人只好就近把她埋在村外。春池给她扫墓,对着那毫不起眼的土堆流下了两行热泪。李清月生前没能调回厦门,死后也没能陪伴奶奶。还有一个女知青更是离奇,她是印尼归侨、集美侨校毕业生,叫林瑞蓉。1969年2月她和同伴从厦门徒步到闽西插队,嫁给一个贫困交加的农民,成了中共“十大”代表。出席“十大”回来,被选为省地县三级妇联常委,只挂名没补贴。1975年她被任命为永定县委副书记,不脱产,不转干,依然是农民。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她竟被当作黑线人物停职检查,差点儿被开除党籍,好容易留党察看。直到1983年林瑞蓉才被转干,不过只过两年又转为工人。这位曾经满腔热血大红大紫的知青,完全被搞糊涂了。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她至今依然困惑。《寻找最后的知青》反响巨大,有关领导调整了政策,使一些知青迎来自己人生的拐点。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春池一根知青的笔,还是撬动了某些沉重的东西。

  《走向人道》收入谢春池为自己主编的二三十本书撰写的序和跋,收入大量写亲友、写人生之旅和生活感悟的文学作品,以散文的笔法写评论,以评论的笔法写散文。文笔朴实本真,洗尽铅华,行云流水。书最后附录还收入一些他自称为荒诞与虚假的东西。那是假、大、空的荒唐年代里的特定产物。因为他深知,忏悔是现代社会现实生活中稀缺的东西。当然,也会有人批评他“作秀”。

  谢春池是知青作家,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尽管他待人接物有时显得生硬和粗暴,对于官场上许多事不甚了了或不以为然,但是,他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能量不可低估。在许多人觉得那段岁月不堪回首的时候,在许多人觉得回首那段岁月没有价值的时候,他站在时代的高度,回首与前瞻。这分外难得、可贵。他在为那场史无前例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留备忘录,为那些执着追求、“永不绝望,永不放弃”的人,为牺牲十年青春的整整一代人立传。也许,未来的时间会证明,他真的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史留下些许痕迹。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