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广东来稿:枕水江南——乌镇

点击数:406更新时间:2010-11-05

  广东来稿:枕水江南——乌镇

  作者:邓亚萍    文章来源:本站邮箱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10-11-4

  【字体:缩小 放大】

  枕水江南——乌镇

  文/亚亚

  初识乌镇是在《似水年华》中,古雅秀丽的乌镇,似水缠绵的故事,奇幻唯美的画面顷刻间就让我对这一水乡着迷了。没有过多的浓妆艳抹,也没有太多的俗世凡音,有的只是一份属于原始水乡所该有的静谧,平平淡淡的气息,仿佛等着你来又等着送你走。

  狭窄的青石板路,傍水而筑的民居,荡起无数涟漪的乌篷船,带排门的店铺和一座座承载千年的石桥,它们悠悠长长地串连起来,等着来寻找历史的人。时间在这里凝固,岁月在这里迂回,一切都如画中。他们说在乌镇,看到的是历史,踩到的也是历史。于是脚步突然间变得缓慢起来,因为如诗如画的历史不能像车窗外的风景一样一扫而过。

  有着六千余年历史的乌镇,经过时间的叠加已积蓄了太多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成为了乌镇的客人们心中的一道风景。浓重的历史气息就如海边的微风一样扑面而来,让人们思绪万千,陷入历史的洪流。好似看见了梁昭明太子在此苦读诗书,构思编纂;漫画家丰子恺在河边散步,思考绘画;大文学家茅盾在窗边沉思,好像哪部文学名著就要诞生了。南朝的文学家沈约、南宋吏部侍郎陈与义、明朝人李乐、明末清初的农学家张履祥等都是被广为传诵的乌镇前贤。一代一代的延续传承,让乌镇的历史文化成为了一道无法抗拒的景观。世上本无景,有了欣赏的人也就有了景。于是我分不清乌镇的存在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看它的人。

  如果说城市是身着华服的都市丽人,那么乌镇就是身穿蓝布罩衫的女子。画梁雕栋,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地站在江南水乡,看水,看桥,看人,看深巷和曲弄;摇橹的乌篷船从桥下晃晃悠悠地行过,激起一阵涟漪,不知在摆渡着什么人;参天的银杏树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足下的这片土地,爱护着土地哺育的人民;深宅大院里锁着的是大门却关不住里面的风景;廊下走着的人沉醉于这美丽的夜景和夜里的宁静;一条条曲弄带着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故事。细细地静下心来品味这乌镇的灵秀亦或是深沉,朦朦胧胧的月色下它给你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安静。

  突然间很喜欢起《似水年华》里,一群人围在一起下象棋,在一起看戏时的那种喧闹,给了安静的小镇一种别样的风情,不同于城市的车水马龙,只是给小镇注入了一股活力,一种生气。看到那样的情景,让人顿时有人一种着落感,一种亲切感,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来表达的一种诱惑力。让从繁华都市里远道而来的客人卸下了一身的疲惫,身心放松地享受着这由小街、小桥、小河搭建起来的乌镇。

  听说乌镇的每一座桥都可以过同一条河,走的路不同,目的却是一样。就像我们的生活,不一样的方式只为达到同样的效果。突然间觉得乌镇又像一位老人一样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告诉我们一些平实的生活箴言。也许他就是一位经历了沧桑历史的老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口教会我们做出选择。真正的选择该是无愧于心也无愧于历史的,就像乌镇这个古朴的小镇选择存在于这个现代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一样,它以它独有的方式来告诉了我们它的选择。于是给了我们一种乌镇的存在,让我们的心灵在这里稍作休憩。

  这就是乌镇,枕水江南的乌镇。茶楼里煮不完的茶,巷弄里停不了的脚步声,乌篷船行不完的水道,人们过不完的石拱桥,以及这里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这一切都是乌镇人的财产。这里是乌镇人不离不弃的家,古朴善良的乌镇人也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他们的家。人们有做不完的水乡梦,有道不完的水乡情,有语不清的水乡事。乌镇让人神往,真希望自己也能做一回乌镇人,做一个永远都不会醒的水乡梦。

  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合适的心情,大家定要去乌镇瞧瞧,瞧瞧那小桥流水人家。只是希望您轻些走,慢些看,别打扰了一方宁静。它正悄悄地等待着你呢!

  撰稿人:邓亚萍

  通联:广东桂城南桂东17号22信件箱

  邮政编码:528200

  邮箱:dengyapsuny@tom.com.cn

  简介:在国内外发表不少文学作品,有作品获奖并收入多种选集。著有《春花》、《秋雨》、《夏风》、《冬叶》等诗文集。

  联盟网审读处韩工对该文点评:

  文字流畅优美,佳作可发,只是好像少了点“我”在乌镇现场的直接感受和交流。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