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赤峰日报 赤峰学院院长李春林答记者问

点击数:487更新时间:2011-05-07

  把赤峰学院打造成内蒙古

  中东部地区人才高地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赤峰学院院长李春林教授答记者问

  《赤峰日报》2010年12月29日 第三版刊发  本报记者 张启民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两次高规格的重要会议,一次是人才工作会议,一次是教育工作会议。

  这两个会议实际上彰显了两个理念:教育优先,人才优先。应该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还有教育的发展,

  焦点就在人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核心是人才,关键是人才。在2010年至2020年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中,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人才优先”。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把我国从人口大国

  转变为人才强国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呢?12月24日,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赤峰

  学院院长李春林教授。李院长结合赤峰学院人才战略、人才政策以及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回答

  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据了解,赤峰学院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将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出台新的人才政策,这其中

  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李春林:我们很想把赤峰学院的人才战略、人才政策向外界发布一下。赤峰学院党委书记高金祥同志

  最近反复强调:“当前,赤峰学院需要全面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同时,要在全院广大师生

  员工中注重树立正气,引领正风,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不仅是赤峰学

  院的事,更是赤峰市的大事,其中也包含了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我们认为,今天的大学应该成为人才聚集

  的高地。从一定意义上说,办大学就是办人才。梅贻琦先生讲,“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

  你办大学首先要什么,要大师。当然我们现在是大师大楼都得要,没有大楼,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没有办学的条件,不可能出高质量的人才,但是大师更重要。大师要优先开发,在学校里应该是教师队伍

  建设优先。2003年3月,赤峰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到现在已经是8年。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建构了一个

  基本的大学架构,形成了文、史、法、理、工、医、经、管、教育、音、体、美等学科和专业构成的多科

  性大学,现有35个本科专业,59个专科专业,在校生有8738人,专任教师有878人。近年来,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都有了长足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有自治区的重点建设学科——历史学,史前史和契丹辽

  这一块,合起来我们称之为专门史,已经成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这个专业也是国家级培育的特色专业

  。近年来,赤峰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学院整体水平在进一步地提高。教授、副教授的比

  例和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都比较高,其中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占教师比例的35.5%,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符合

  办一所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但是我们高层次的学术领军人才还比较少。我们现在有2名自治区教学的名

  师、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还有自治区“321”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

  有15位博士。对于这样一所大学来说,领军人才缺乏是显而易见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缺众师、主要

  是缺大师,当然众师整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还要继续加强。但我们显然应当更多的是

  要重视从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上解决问题。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一所大学的功能,需要把人才开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

  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现在自治区有“草原英才”工程,我们市里有“玉龙人才”工程,以这两个人才

  工程为带动,实施我们学校的人才发展战略。这两个工程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为它有好

  多优惠的人才政策。在这个大环境大形势下,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引进、

  培养博士达到100人;硕士研究生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这是两个基本数据。到2015年,赤峰

  学院在人才队伍方面力争成为一所比较强一点的大学。

  记者:赤峰学院已经确定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目标,请您谈谈具体的相关政策和办法。

  李春林:我们一直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我认为,就我们欠发达地区来说,这三个当中,

  第一位的是待遇。最近赤峰学院制定了一项政策:引进一个长江学者,从学校角度给100万元,还不包括

  自治区的“草原英才”工程优惠政策;引进

  一个自治区级的突出贡献专家、“321”第一层次人选、省一级的学科带头人,一次性给30万元;引进一

  个博士,一次性给20万元。同时,我们还要搭建一些平台,提供基本的科研教学条件,如计算机、实验室

  等。如果有配偶需要安排工作,我们会尽力安排好,或者付给一定的生活津贴。从待遇机制讲,我们引进

  人才不是只考虑一次性待遇,更多考虑事业的发展和待遇的结合。说到底,引进人才不是为了做秀,而是

  为了重用。我们以待遇为先,以重用为本,关键是要有事业平台,要重用。这些博士教授来了以后,首先

  要通过科研项目、教学项目来拉动,打造团队,项目、团队和科技领军人物三位一体,协同拉动。那么,

  我们会把更多的经费用于项目的资助和项目的奖励上。我们不能就人才说人才,而是要通过人才拉动事业

  发展。现在,赤峰学院正在制定科研政策,发表论文要有论文津贴,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要有课题资助或

  者奖励。我们的教学也要有教学团队,优秀的教学也要给予资助或者奖励。只有把人才、科研、教学三者

  协调发动起来,融为一体,以项目为中心,形成项目——团队——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军人物)的新布局,

  真正突出“以用为本”的思想,才是最好的人才发展战略。

  另外,我们还要全面地开门、开放办学,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特别要面向赤

  峰,服务赤峰,以及内蒙古的中东部地区,走开门、开放办学的路子,让我们的人才通过科学研究,直接

  地服务社会,服务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打造基地、打造团队,通过大量的科研课题

  来实现,以便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我们要做的大事。我们汇聚人才的目的,除了提升办学

  实力、更好地培养人才外,就是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汇聚人才不仅要通过学校内部,还要体现

  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上。我们的人才政策,不仅指向“刚性”人才引进,还包括“柔性”人才引进,我们

  要不求所引、但求所用。我们还可以搞兼职人才引进,有些可以通过项目来引进,项目结束,聘任也就结

  束。现在,兼职引进和项目引进的相关政策都在制定中。还有,我们针对人才只是引进智力,通过“引智

  工程”,好的东西如发明创造等我们直接来拿来用就可以。要把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结合起来,不要只是

  “刚性”的人才引进,“柔性”的引进和引进智能也很重要。

  当然,引进是一个方面,重点还是要培养人才。更多的是要培养本土本地人才,特别是培养本校人才

  。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加大力度。首先是选拔,选拔优秀的年轻人去读博士、硕士。我们的政策规定,

  去读博士硕士的,工资照发,岗位津贴根据贡献决定,学成回来以后,享受与引进人才同等的待遇。我们

  还准备外派一些骨干教师和干部到国外学习,到知名高校的同类专业做访问学者;我们还准备派一些人去

  挂职锻炼,到市里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去挂职,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在培养人才这方面,我们还要专门制定政策,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赤峰学院整个发展建设之中,我们还要注意感情留人。经验告诉我们,有好多的专家学者,离开某一个

  地方,不只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待遇低、事业发展缺少平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小环境,甚

  至是微环境存在问题,大环境就是学校,微环境就是某一个院系或者是教研室。所以,优化环境非常重要

  ,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环境。要努力营造非常好的环境。作为学院领导,

  我们要带头和教授、名师、博士形成非常好的感情互动机制,校领导要经常拜访他们,开开联谊会,隔一

  段时间就要开思想交流会,让名师、博士坐在一起进行感情交流,体现出领导的重视态度,由此在全校上

  下要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风气。我们不光要优化大环境,还要优化小环境即微环境。每一个部门、

  每一个院系都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对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思想和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总之,我们要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还要留住人才,靠什么?靠待遇,靠重用,靠感情。所以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

  人、重用人、发展人这五个方面统筹起来。不光要追求事业的发展,还要有人的发展。我们要把师资队伍

  培养起来,把干部和员工培养起来,让人人成为人才。

  记者:请谈谈赤峰学院如何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人才高地的相关问题。

  李春林:现在,整个内蒙古地区的高校布局是西部多,东部少。除了赤峰学院,我们的周边只有东部

  在通辽市设有内蒙古民族大学,再往东的呼伦贝尔学院就很远了。所以我们要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联手共建

  一个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平台,以辐射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我认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趋势下,地方

  的发展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优先。赤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赤峰市委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到了要

  发展冶金、化工、建筑、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同时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且专门把旅游

  业提出来了,把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提到了相当突出的位置。在整个经济转型之中,不管是传统

  产业的提升,还是现代战略型产业的发展,谁在前?人才在前。离开了人才的发展,谈不上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谈不上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谈不上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更谈不上培养新型战略性产业。因此,要

  坚持人才优先。

  我们一直说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这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写得很清楚。的确,没有人才和科技

  的突破,什么也别想突破,人才突破非常重要。所以,赤峰学院要首先在赤峰地区发挥人才高地的作用,

  要融入赤峰,服务赤峰,面向全区,辐射周边地区,这就是我们的战略定位。我们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在于

  :首先是历史文化。我们要以红山文化为主,把红山文化的牌子打亮。我们的红山文化研究是中国领先、

  世界唯一。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挖掘出很多东西都在我们学院,作为考古学的研究,我们有实力和

  基础,国际上对红山文化研究很关注,学院连续承办了五届国际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坛期间,来自美国、

  加拿大、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近百位学者到会,红山文化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赤峰市实施打造文化大市战略,也是以红山文化为核心,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赤峰学院可以提供人才

  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持。此外,学院的契丹辽文化的研究在全国领先,科研成就得到了区内外科研院所的充

  分认可,可以说学院在包括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

  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在研究草原文化在东部地区的发源和发展方面、在把草原文化研究转化为草原文化产

  业方面,学院是可以做出积极重大贡献的。赤峰地区是契丹辽文化中心,是蒙元文化的重要源头,因此说

  学院在打造蒙东草原文化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学院将加大蒙东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力度,积极促进蒙

  东草原文化研究向蒙东草原文化产业的转化,这也是赤峰建设文化大市、发展地方旅游产业的客观需求。

  赤峰市是旅游大市,赤峰市“十二五”规划中单独把旅游业列出来,根据这一战略部署,我们正在构建一

  个赤峰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基地,要研究以赤峰为中心的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旅游的开发,搞好策划、设计,

  可以扩大一点,东至通辽大清沟,西至锡林郭勒大草原,中部以赤峰市为中心。赤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需要开发,需要打造。从这方面来说,赤峰学院具有历史、文化、旅游、音乐、美术等丰富的专业资源,

  我们完全可以以历史、文化、旅游、经济、管理、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为基础,进行整体设计,与

  地方联合搞相关产业开发。现在,赤峰市各旗县区已经行动起来,开始与赤峰学院合作,如敖汉旗、翁

  牛特旗,请学院为他们的旅游产业进行设计。据了解,清华大学给赤峰市旅游局做出了一个设计,我们

  也要与这一设计尽快实现对接。清华大学做出的是整体设计或顶层设计,但不可能把赤峰的文化内涵都

  设计进去,因为清华大学对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了解不多,更不可能了解到赤峰地区的民

  俗文化,所以上述方面的设计就需要赤峰学院做下去。我们可以对旅游区的吃、喝、穿、音乐、舞蹈等

  娱乐项目做出全面设计,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支持。此外,围绕赤峰经济建设,我们还可以

  在很多产业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比如建筑、化工、制药、信息工程等产业,赤峰学院有相应的专业可

  以直接提供便捷的服务。

  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有历史、文学、体育、卫生、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比如,在

  学前教育师资缺乏的形势下,最近我们建立了内蒙古幼师培训基地,为赤峰地区、内蒙古中东部乃至全

  区培养学前师资。在医疗卫生领域,赤峰学院有医学院,可以为社区培养大量优秀的能够留得住、用得

  上的全职医生和护理人员,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优质的服务。2013年市运会、2014年全区运动会即

  将在赤峰举行,我们的体育学院可以提供全程服务。凡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服务,学院就需汇聚更多的高层次的人才,在更多的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内开展研

  究和开发,以便与赤峰市更多的建设项目实现快速对接。学院要成为推动地方各项事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必须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地方提供人才、智力等方面的支持,这是赤峰学院必须始终肩负的一个神

  圣使命,也是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应尽的职责。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与地方的

  联系互动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并由此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最终发挥出人才培

  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综合功能,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