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图片集锦

刘晓航知青文集《曾经同饮一江水》首发式2月16日在厦门隆重举行

点击数:553更新时间:2008-07-11

刘晓航知青文集《曾经同饮一江水》首发式2月16日在厦门隆重举行

武汉知青作家,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教授刘晓航的知青文集《曾经同饮一江水》于2007年12月由国际华文出版社出版。厦门知青作家谢春池欣然为之作序。应厦门广大知青朋友的盛情邀请,该书的首发式于2月16日在厦门市文联多功能大厅隆重举行,来自厦门、福州、晋江、龙岩的120多名老知青参加了首发式。作者刘晓航为每一位与会者签名赠书。

首发式由厦门文学常务副主编、著名作家谢春池主持。

首先发言的是晋江市安海镇知青协会秘书长郑梦彪发言,他如实评价刘晓航自1993年以来为中国知青文化事业和知青文学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继编写武汉知青回忆录《我们曾经年轻》,中国特殊群体写真《沧桑人生》、1979年云南知青大返城真相《我们要回家》后,又整理出版了这部自传体的知青文集《曾经同饮一江水》。这是为今年纪念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推出的一部难得的感人的知青文学作品,必将在国内产生一定底影响。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怀旧,而是深刻反思我们这一代人与共和国命运共同沉浮的经历。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启五说晓航兄是我们厦门知青亲密的朋友,自1994年以来他先后4次来厦门与我们交流研讨知青文学和知青文化的发展,1998年他主编《沧桑人生》一书采用了10位厦门知青的文章。《曾经同饮一江水》的出版再次展现我们知青作家群为一代人立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和刘晓航不仅在知青文学,而且在中国茶文化,饮食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爱好,两个人的文章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本刊物上,非常有趣。

厦门知青作家陈志铭、南燕结合自己在闽西山区上山下乡的感受和文革后知青文学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所产生的影响,评论刘晓航出版这部知青文集的积极意义:还原30多年前知青的 原生态,把历史的本真告诉后代,弘扬知青一代人两次为国分忧,奋发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厦门老知青郭修津,林亚狮,闽西知青联谊会会长陈亮评价这本知青文集以大量感性的细节和生动,流暢的语言刻画了我们熟悉的知青生活,反映在文革的大背景下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他们在后知青时代,大多数人沦于社会边缘的艰难与无奈,具有一定的反思精神。在刘晓航的文集中有不少关注社会底层老百姓的文章,这是难能可贵的。

厦门女知青,福建省档案馆信息中心副主任王鸣鸣说在刘老师这本文集中,许多文章让人读了感动的流眼泪,发掘我们这代人心灵深处的感情,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生活经历。虽然它们是遥远的往事,30多年来差不多已经淡忘了,今天蓦然回首,令人无限感慨。感谢刘老师在2008年的开始给我们带来的这份精神食粮。她还介绍了福建省档案馆近年广泛征集知青个人档案资料并整理展览的情况,说明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财富。

作为这本知青文集的责任编辑,谢春池对本书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他首先肯定这本书与以往的知青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它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这场失败的社会移民试验的批判和否定的态度。知青作家刘晓航首先写的作为知青的自己。他将自己知青生涯的生命之旅给以全程式的展示。这部文集最感动人之处在于;作者一旦把自己置于知青群体之中,农民之中,同学之中,友人之中,亲人之中,他自己也被写活了,变得有血有肉,生动起来。在这部文集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知青文学的评论文章,作者毫无保留展示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本质的认识的蜕变过程,从90年代初期的“青春无悔”到90年代末的“不要为苦难加冕”,并对近期知青文学从辉煌走向低谷的出路-------只有从虚饰的自恋情结中突围,提出一系列看法。他说中国关于知青的书难以计数,刘晓航这本知青文集却有自己的特点,因为真实,就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在知青文学的草堂中,它会有一席之地。谢春池也指出这部文集的不足之处;批判意识的缺乏和反省的不力以及文学表现方法的单一。

首发式的高潮是厦门大学海洋学院的董启农与高仁婉女士联袂声情并茂朗诵了这本文集中的同名散文“曾经同饮一江水”,感染了每一位与会者,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最后,作者刘晓航讲话,他为自己的知青文集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举行感到无限荣幸,感谢厦门知青朋友的深情厚谊。他说今年是知青上山下乡40 周年,全国各地都将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这也许是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这一代人的最后的谢幕,但是知青精神作为20世纪后半页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纪念碑将在当代中国历史画卷中高高耸立。他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创作出有思想深度的追求文学作品来。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