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产品导读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16-20)柴春泽日记

点击数:485更新时间:2008-07-13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六)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7日下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下午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咸慕真、咸慕和、咸慕群三胞胎姐妹写的怀念周总理文章。

  她们是上海解放后出生的第一例三胞胎。当时上海刚刚解放几个月,家里很困难,是在党和政府关怀下长大成人的。

  文中说,1963年1月8日,在迎接斯里兰卡总理来沪访问时,周总理接见了我们幸福的三胞胎姐妹。......

  周总理的教诲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一直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1968年我们作为66届初中毕业生积极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用刀割破手指书写“坚决要求到黑龙江去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决心书。老大手指血不够了,老二、老三割指续写;我们三姐妹终于如愿一起到了黑龙江建设兵团。”

  文中最后说,如今我们都是快60岁的人了。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总理的人格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总理慈父般的亲切关怀和教导勉励着我们清清白白、认认真真做个好人。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七)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8日晚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是正月初二,我和妻子刘立新、女儿、女婿专程去建在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北路1号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参观。深受教育;催人泪下。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瞻仰厅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前献上一束鲜花并在留言薄上写下:“周恩来总理永活在我们心中”……。

  回想着白天的参观,不由自主地又翻开《知青心中的周恩来》终校稿。

  过去只听说周恩来总理支持自已侄女、周秉建到内蒙古草原插队。今天晚上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周秉和的《伯伯支持我去延安》一文,才了解到总理还支持自已的侄女周秉和到延安插队。

  周秉和在文中说,1968年,当伯伯知道我要报名去延安插队的消息后,破例邀请我去,他那里并和我共进晚餐。可见他很重视这件事情……。

  文中还说,他们下乡到延安后发现陕北延安,生活很苦,有的老乡家里还吃糠,教育水平低,文盲多,买卖婚姻严重,姑娘出嫁要称体重……。当他们把这些真实情况反映给总理后,引起总理高度重视。1970年3月于北京召开的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上,伯伯还专门提到这件事。他说“延安的问题这么多,大人没反映,孩子反映了……不能只建设西安,要考虑延安……。陕北人民哺育了我们全国解放20多年了,一些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心里非常难过”。后来周总理指示北京市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延安并派出大批北京干部到延安直接深入北京插队知青落户的生产队。协调地方具体解决知青们各种困难……。

  周秉和1951年出生,1969年1月9日到延安县冯庄公社新庄科大队插队。1972年4月进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

  周秉和在文中最后说,现在我们这些当年的“老三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都是已是年近花甲之人了,追忆当年伯伯和大妈在我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期间及其前后,对我的关怀教育和殷切期望,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他们崇高的品质和情操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有幸在他们身边生活并接受教诲,是我一生的幸福。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八)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9日上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上午,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周恩来》一书中的几篇文章:

  一、是罗燕军的《南泥湾精神世代相传》。

  二、是薛鑫良的《忘不了总理的那份关爱》。

  三、是江菱菱《带着总理发给我的球拍下乡插队》

  四、是《终生难忘的一次接待服务工作》

  罗燕军女,北京知青。1950年11月出生,1969年1月到南泥湾公社、南泥湾大队插队。曾任南泥湾公社党委副书记兼中共延安地委委员、新华社的局处长、新华社纪检监察局副局长等。

  薛鑫良1943年生。1969年在陕西志丹县双河公社、大庄科大队插队。1992年以后,曾任中央党校学员工委办公室主任、中央党校机关党委副书记等。现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

  他在文中说,我们延安知青不能忘记周总理为了民众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老人家在建国执政以后,念念不忘。“延安情结”心系“百姓情怀”与民同苦,与民同乐,严于律已的高尚风范。不计名利和得失的道德水准。为青年一代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他激励着我在志丹县、吴旗县的”老、山、偏、穷地区长期工作了23年……。

  他还在文中引用了习近平同志在1995年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时曾讲过的一段话,(在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的7个子女中他排行老六。他于1969年1月,15岁的他到延安延川县农村插队落户7年,担任过赤脚医生,记工员、农技员、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同志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延川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里培养了我的意志和自信,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终生都要做报答老百姓的事,我至今仍然很怀念那段时光。现在已经不容易培养那种在患难中与百姓形成的血肉感情了,这是令人深思的……。高级干部子弟不要吃父辈的老本,要靠自已的本事,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国家要兴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如果内争利于朝,外不能御侮,就要亡国。跨世纪的干部面临世纪的考验……。“无论做大官,还是做小官都要为老百姓办事。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做成几件事,即使壮志未酬,但做事的精神足以慰平生”。这话说的真好,全国的领导干部都这样想该有多好啊!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九)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9日下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由河南知青岳琨整理的《周总理教育我们一生大有作为》。

  岳琨1947年6月生,1968年从郑州下乡到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杨庄大队插队。现任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化基金会宣传总监。

  他在文中整理了卢忠阳、邱振甲、申欣、刘建生、王老虎、徐美兰、周运友、王君、魏国强等9位作者的文章、讲话。从多方面反映了周总理对广大知青的关怀爱护和鼓舞。

  文中介绍说,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介绍河南省颊县大李庄(现在的广阔天地乡)办社经验的《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中说:“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里后来就叫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

  多年来,周总理认真落实毛主席的这一号召……支持知青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从1968年到1976年广阔天地乡先后按纳了来自郑州洛阳、许昌和北京等地的6批668名知识青年插队。

  广阔天地乡党委书记魏国强说,当今,中央安排部署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广阔天地这个引发知识青年下乡的地方,又在发生着新的故事。当年知青的子女当“村官”在广阔天地更加大有作为……。文中最后说,今天,虽然我们老了,不能亲自上阵再去当“村官”了。但当年周总理为知青上山下乡设计的蓝图和对知青寄托的希望,正由新一代大学生更好地体现。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二十)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10日晚

  地点:天津市女儿家。

  今天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天津知青刘相平整理的文章《跨世纪的精神力量》

  刘相平,1952年4月生。1969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旗克尔伦牧场下乡。

  他在文中整理了,李瑞林、骆中启、娄白丽、陶知敏、杨炳炎等的文章。口述,反映了天津知青在农村、牧区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奋斗的经历。

  文中,引骆中启话说,1979年2月17日。正当大批知青返城时《中国知青报》重新刊登了周总理1965年在石沙子接见杨永青等上海知识青年的珍贵照片;并发表了杨永青扎根新疆、建设边疆事迹的长篇通讯。杨永青等一代知青能为新疆的军垦事业奉献一生;正是周总理的谈话成为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成为这一代人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奋斗的不懈的动力……。

  下乡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下乡知青娄白丽说,作为知青没有见过周恩来总理的是大多数的。但知道总理不仅人宏观上关心知青,而且为知青解决过许多具体问题的也是大多数。

  文中还说,当文革中内蒙“挖肃被中央叫停时,我们很欣慰。毕竟,向党的心脏正确反映基层真实情况的,还有我们知青这样一条微细血管……。

  “今天看,把大批城市人口迁到农村不是解决城乡差别、解决农村落后问题的“灵丹妙药”作为周恩来总理个人,无疑也参与了这项牵涉当时千家万户生计的决策。但他没有把自已“置身度外”他让侄儿、侄女、融入千万知青的大潮中,而且他尽自已最大的力量在日理万机之时解决这项政策带来的很多负面问题”。

  文中的这话说的多好啊!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