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化

眼界、心界和世界

点击数:514更新时间:2015-01-27

  《千江雪千江月》节选

  眼界、心界和世界

  赵 杰

  孔子去鲁适齐返卫,离卫适曹适宋,过匡经蒲,走宋至陈行蔡,他在艰辛与坎坷中走来,看着颠沛流离的老百姓,他们有的无家可归,有的易子而食,有的正遭受着疾病之苦……

  他,梦醒了。

  多少年来带领着弟子们努力去改变现实,可事与愿违,破落贵族们在勾心斗角排除异己,没有一个人听他去讲如何光大周礼威仪,怎样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在漫漫长路中他像一头迷途的羔羊,有失意后的迷茫,有前进中的彷徨,“周游列国”让他感受到老百姓的苦难和弟子们的同舟共济,这是生与死的考验,是成熟后的思考,是史无先例的一次求证。

  一路走来,让这位东方圣人变得高贵而富有哲理,近乎流浪式的生活,使得儒家在社会中有了一席之地。当社会的动荡让他心灰意冷时,他却暴发出火山一样的能量,对教育的开拓,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那份责任由社会感上升至历史感,只有广开教化,才能使更多的人收获得知识和文化。“吾生也有涯,而死后无涯”,这种“无涯”是空前绝后的,也是影响世界的。

  如果人生的每一次出发都带有目地性,那么每次的归期也一定很精彩。可孔子经过这十三年的流浪,归期反而变成了无期,出发反而变得漫无目地,这与大多数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向西求取真经,一路上也是艰难险阻,磨难重重,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了一代宗师。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史实基础上发挥渲染为《西游记》,从而更加丰富了取经路上的逸闻趣事,师徒四人功德圆满,聆听到了释迦牟尼的说法:

  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对三藏言曰:“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

  孔子没有唐僧师徒那么幸运,同样是师徒一行人,带着救国救世的理想,不仅没有被统治者接受,反而处处遭到排挤,处处受人刁难。

  难道说身为一国之君或一方诸侯连这么点胸怀都没有?!说到底,孔子涉及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教化在统治阶级利益面前别无他路,只能为其让步。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如果说唐僧师徒取经是为了获得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是引人向善的,那么孔子带给我们的信仰则存在于行动之中,隐性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人生中,贯穿于文化之中,这便是圣人的伟大。

  儒家就这样跌跌撞撞地从传统文化中走来,孔子也这样跌跌撞撞地走了一路。每一位统治者害怕他们的地位被动摇,对于这样一个流浪团体(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一旦统治不好,带给国家的将是什么样的结果!因此,对他只好选择了拒绝。

  看样子,孔子没有得到唐僧一样的殊荣是对的,原因是他太伟大了,经历过宫廷斗争的他难道不懂政治?难道他不明白自己的角色?“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作为一位大智慧的老人难道不懂得取舍?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面对着动荡不安的社会,孔子结束了十三年的流浪生活,他安静地站在大河面前,端详着时间去消磨恩怨是非功过荣辱,梦里乡关,故乡用“然尊道敬贤之心,终不敌其权衡利害之私”迎接着这位老人。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孔子有山水之乐,仁者情怀。仁者人也,上敬天,中爱人,能载物。孔子身体力行,寒来暑往,《春秋》始然,“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也亦春秋”,“吾复梦见周公”!

  他广开门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得社会之士而育之”,他把高等教育引向贫民大众,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教育,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安邦之志,修身养性之心,传承文化之脉,经天纬地之才。

  御厅的配音伴着徐徐行驶的电车缓缓退去,眼前的灯光渐渐地明亮了起来。孔子十多年的流浪生活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结束了,也就是这十几分钟,让我们回到了历史的边缘,去简单感受历史的味道和时代的情境。

  十几分钟后,大家又回到了原点。生活多么像一次远行呀!在我们未出发前,总要憧憬未知,当远行结束后,才发现经历是最美好的。

  我不由想起初中时用过的圆规,我总喜欢拿着圆规按住圆点画圆,只要确立好半径的长度,圆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来,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度,人不也一样吗?走得越远,半径越长,圆的范围就越大,视野就越开阔。

  眼界决定心界,心界决定世界。怕只怕没有圆点,却在纸上乱画,不但没有画出人生的圆,反而让自己找不到了圆点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