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八面来风

广播电视大学内涵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点击数:1047更新时间:2010-11-10

  【摘 要】在广播电视大学由外延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分析了电大教育基本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从学科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应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电大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旨在提升办学品质和实力。

  【关键词】 广播电视大学;内涵建设;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

  广播电视大学创建30年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了应有的、独特的作用。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后,用什么来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在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入发展期面临的重大问题。综观电大的发展历程,辨析电大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可以做出基本判断:坚定内涵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既是解决当前重大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基于现实与未来的战略选择。

  一、对当前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

  讨论电大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内涵发展,有必要对电大当前的基本问题廓清认识,虽然这是一个没有定论、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内涵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我们执行内涵建设的自觉性。

  电大的办学定位、系统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构成了当前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基本问题,抑或值得研究的三大问题,这关系电大的可持续发展。要说明的是,笔者在这里把系统建设并齐于办学定位和内涵式发展,是以为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已成为一个很强的独立性问题,不是其他问题所能包涵的。

  电大的办学性质需要在政策层面上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其目的是电大服务于特定的目标而具有引导、鼓励和约束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通过这些政策的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分配和调控教育资源,促进电大对于特定任务的完成。如赋予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应有的自主办学权,具有本、专科毕业证颁发权限等。这都需要在定位中予以明确和解决的。

  电大的办学系统是其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但是,沿用了28年的“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电大内外环境的变化。由于广播电视大学是个具有大学组织性质的办学系统,因此,它的组织形式特征应是大学组织和网络结构有机的融合。当前应重点研究和解决外部与内部两类问题,即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电大办学的系统性和相应的独立性;在行政职能上建立分级管理在责、权、利上的新机制,既要共享与共担,还要有较高的约束性。其实,系统建设的许多问题还需要在明确定位中解决。

  内涵建设是一种持续力的培育,其建设内容随着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电大内涵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目的是协调发展培育人才。笔者认为,从开放大学的本质特征和开放教育所处的现阶段来看,目前,在内涵建设上应侧重学科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应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电大文化建设。本文仅就这六个方面做些讨论。

  二、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内涵式发展模式属于内源性发展模式,与外延式发展模式完全不同,它的出发点在于改变自身内涵,在良性循环中求得发展;它注重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增进事物发展的动力。电大的内涵式发展就是为了全面实现远程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服务功能等多种功能。

  1. 学科建设

  目前,电大在学科建设中的重点是课程的生成和课程的实施,因为,课程的生成和课程的实施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活动,也是学科建设的根基。从教学的角度看,课程的生成可以认为是教学内容的产生过程,而课程的实施则可以相应地认为是教学过程。[1]规划电大的学科建设必须要从课程建设入手,要确定哪些是重点课程、课程如何建设和课程如何实施,从而解决课程的生成和课程的实施问题。

  课程生成的载体是教材,但课程不是知识的载体或学习内容的“运输线”,而是人与知识“相遇”的“场域”。[2]也就是说,课程是人们事先设计的知识与人“相遇”的可能情景,那么课程设计(包括教材、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构建一个知识与人“相遇”的知识环境,使得这种课程更具有开放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关键点是实现知识的“动姿化”,使知识由静止走向活化,在与人的交往中具备参与精神对话的主动性。我们在审视电大课程和教材的同时,要特别关注这些课程在与人“相遇”中是如何“安置”知识、教材是如何“呈现”知识的。目前,高职学院的课程设置和优秀教材建设值得电大借鉴。

  课程的实施有赖于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而在于如何使课程与教材设计得更有利于开放式教学,符合开放教育教学过程和规律。目前,在课程实施中,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与教材的设计要符合目标设定、教学类型、教学过程和培养方案,不要拔高课程内容或在教材中冗积理论,造成高不成低不就;二是课程与教材要与开放教育中形成的“学导结合”教学模式互动,便于学习者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便于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与辅导,便于学校通过天地人网提供全程学习支持服务。不能是两张皮甚至相互抵触。

  2. 教学资源建设

  对于远程学习的学习者,除了文本教材,远程媒体的教学资源尤为重要。电大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上做了大量的建设工作,包括开展的一系列评比和评奖活动的成果。从整体上来看,教学资源建设显示出一定的力度、速度和深度,但是,教学资源在课程学习和应用中,缺乏学习针对性和服务支持有效性等现象并没有得到解决。当前,要重点解决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以及定位问题。

  教学资源不是“有就灵,多则好”,或者就是达到“辅助教学”。笔者认为,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集成,是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与帮助,落脚点是这种努力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有真真切切的实效,而不是仅仅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组合”,向师生提供“信息服务”或通过技术方法“书本搬家”,而是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设计和教改需求对知识进行“整合”,深度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从而从知识、技术和媒体的整合上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完备性和可接受性。只有解决了教学资源对学生理解知识、认知知识与思考方式的有效性,才能进而谈及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远程教育的教与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智力和情感交融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常新和常变的个体行为。教学资源的定位,就是要从目前基于资源的教学向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向发展,建设基于学习者个性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满足个体差异的学习者需求。现有的教学资源多数都是让老师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但是,随着学习者在远程教育平台上的学习需求,提供大量的个性化、网络化的远程学习资源和远程学习平台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要实现这个跨越,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质的提升和突破。

  3. 教师队伍建设

  如果说电大原来重点解决教师学历是否达标的问题,那么现在则要解决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方法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问题。这是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大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开放性”和“专业化”作为重要内容,研究和构建新型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教师的“开放性”,从观念上要把开放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集中体现到教学上,体现到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上。从操作上,现实的可能是对全省(市)电大的师资资源作为一个队伍整体进行规划、培养和使用,以面向全省(市)教学支持服务的需要为主,尤其是网上的课程教学,按主讲、主持和辅导教师的不同角色以及承担的不同任务,支付相应酬金,纳入统一管理,不能因为人事的属地管理而条块隔离。

  教师的“专业化”,主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解决面临的两对矛盾是:教师的学科专业与开放教育教学的矛盾;学术发展与实践锻炼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主要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其解决有赖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比如,解决第一对矛盾,可以把全省(市)电大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组织起来,组成“专业”团队,这个团队把自己的学科专业明确地定位在学术交流和开放教育的教学支持服务上,团队中的人员认同自己是一个“专业”的教师,学术交流、学术沙龙、学术研讨都可以在专业团队中进行,这样可以解决专业教师过少的问题、网上教学支持服务不足的问题以及教师的学科专业的学术发展问题。解决第二对矛盾,可以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支持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和职业训练,增强他们的实践背景和专业能力;还可以通过选拔学科带头人、重点课题资助等形式优先为教师的课题立项,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在科研中提高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总之,要坚持集教学、实践和学习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从机制和制度上完善教师在职持续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4. 教学模式应用

  在总结性评估前,各级电大创建的教学模式,现在看来需要发展和完善,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前,在教学模式应用中,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还须加强。一是以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已形成的教学模式,防止或纠正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化或复杂化,不能客观和科学描述教学过程和规律,使人难以操作和实施;同时也要防止或纠正教学模式的公式化和形式化,因为,这同样都是有害的;二是正确认识教学模式的作用,现在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一种概括化的构架,与课程教学模式相比,起一种主导和指导作用,[3]还需要把现在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专业教学模式,从而再细化为具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只有课程教学模式才具有实际价值,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三是把学习者、学习者的学习、学习者的需求作为教学支持服务的出发点,提高教学支持服务的质量。为了学习者的教育是探索开放教育规律以及自身独特性的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是完整、深切关注和理解学习者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教学模式得以应用的基本保障。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为了学习者的一切,应是教学支持服务的准则。

  5.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07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事业。据了解,2001年年底,教育部批准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立项。2002年12月,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并于2003年2月成立了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具体负责体系的建设、运行及管理工作。2005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批复》,标志着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束试点,正式进入全面运行阶段。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电大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将重点发展的教育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大办学属性决定了必须把构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为社会大众服务平台作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考虑和战略发展目标。电大要围绕开放性、现代化和服务型规划和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把开放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根基和固有逻辑,兼容并蓄社会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目前不同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的竞争;以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和多种媒体手段做装备,保障信息畅通快捷、获取方便;提供以人为本、学有所教的服务,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势不是教学,而是服务,核心是技术支持和围绕教学活动提供优质学习支持服务以及资源共享平台。

  当前,要处理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和公共服务体系这两种不同办学模式的关系,因为在两种不同运行和管理模式中,在有些方面有交叉,或有重合,或各行其道,在办学中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在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中,两种办学模式要有所分工,同时注重协调性发展。

  6. 电大文化建设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必须认识自己的文化属性。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学校成员关于教育的哲学思考,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关于教育的言语行为、言语方式。

  电大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具有综合性、多元性、批判性和前沿性的基本特征。[4]众所周知,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文化特色,那么电大的文化特色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一种文化个性,是电大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特色,是电大29年来办学历程的精神积淀。

  电大文化建设,靠长期积累、培育形成,靠挖掘、提炼成形。其基本研究内容应包括:文化传统、课程文化、制度文化、学习者文化、教师文化、学术文化、合作文化、服务文化、技术文化、环境文化,等等。当前,应着力于电大教育与发展实践的系统性总结,确立电大的文化观和核心价值观,提炼电大精神,研究学习对象、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以及学校制度、管理运行等方面的个性特征,从而指导电大文化具体内容的总结、提炼和提升。文化建设全在于彰显电大教育的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三、结语

  目前,电大面临“转型”与“发展”重要时期。如果仅就规模业绩来说事,二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说不准,但拿规模业绩背后的增长机制比,高低就分明了。扩张时期依靠“规模领先”是发展过程前期积累必不可少的,但转型是持续发展的必然逻辑。从规模外向型走向内外兼顾、重在内涵建设,是持续增长的基本机制。研究电大的内涵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功能,真正使电大在新的时代走向电大品牌和电大创造。

  [参考文献]

  [1] 王伟廉. 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0-83.

  [2] 郭晓明. 让知识与人的心灵展开“对话”——一种新的课程观和课程设计观[N]. 中国教育报第三版,2004-2-21.

  [3] 纪平. 基于“天地合一”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实践建构与研究——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实践案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06,(9):37-40.

  [4] 王冀生,王霁. 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作者简介:纪平,教授,副校长,甘肃广播电视大学(730030)。

  (《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第2期 )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