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知青文学(32)

点击数:425更新时间:2016-10-13

  知青文学(32)

  2016.10.8星期六(31)

  柴春泽日记(20)

  1973年12月23日

  12月13日,中共昭乌达盟委员会发  出《向昭乌达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学习的通知》。通知说:

  将柴春泽同志给他父亲的复信在《昭乌达报》上发表,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怎样才是真正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怎样才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老一辈人应该怎样对待子女的前途和成长,作为青年的一代,应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

  今天,在街里遇到在赤峰县新中大队下乡的大妹妹柴桂英,她已抽调到大队学校当代课教师。她给我看了她的下乡日记,其中1973年10月24日这样写道:

  今天看了报纸上登了哥哥的文章,很高兴,但是又一想,和哥哥比,自己相差太远了。

  看来,我的做法已经影响到了妹妹,更应当谦虚谨慎,不断前进。

  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下乡初期,一些留城的熟人不愿再见我,也许认为我只不过是个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后来到市里参加几次会,一些人又开始见面打招呼了。近来又有大的变化,一些几年不来往的人也委托人给我捎口信问好。

  近日,盟团委、报社的同志说,我这事还可能上大报。什么大报呢?辽宁日报就够大的了。

  妈妈近来非常高兴,逢人就讲,我大儿子在农村干得很好。爸爸则不同,几次捎口信要我做好长期在农村奋斗的思想准备,还要防止骄傲。

  1973年12月24日

  今天,青干班的同学给我拿来12月20日《昭乌达报》,说:“快看看报上刊登了你父亲的文章,表态支持你扎根农村。”

  这天的《昭乌达报》第三版,在通栏标题《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下刊出两篇文章。一篇是我父亲写的《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署名柴文;另一篇文章标题是《学习柴春泽扎根玉田皋》,署名是玉田皋青年队团支部委员陈月侠。原来《昭乌达报》专门开辟了一个以《向柴春泽同志学习》为题目的专栏。

  父亲在文章中介绍了我们几次通信的过程,其中写道:“读着孩子的来信我思潮翻腾,他这种扎根农村干革命,风吹浪打、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我的灵魂。”我非常感谢父亲在文章中表态坚决支持我在农村干一辈子,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的行动。

  1974年1月2日

  今天,回玉田皋青年队,召开团支部扩大会议。参加人:牟景祥、刘慧贤、王钟、韩会英、陈月侠、高峰、贾英华、王昌奉。

  玉田皋知识青年人数增加了,团的工作任务更重了,需要加强团组织建设,团支部需补充人员。

  会上分析研究了死猪的问题在玉田皋看场院的人发现一头猪死了,社员柳跃峰说是知青×××给打死的,要求知青队赔猪。知青×××坚持是发现死猪并不是打死。此事还未处理,生产队里的人就把死猪吃了,但仍坚持要青年队赔。我做了大家工作,不过这事很难搞清。为处理好青年队和生产队社员的关系,青年队认赔了。青年中有不同意见,请团支部做工作,不允许激化矛盾。今后一定吸取教训防止此类事情再度发生。现在看来,知识青年要在农村大有作为,必须注意和当地群众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担任社、队干部的知青与本地社队干部的关系。

  1974年1月3日

  近日,连续收到各地来信。

  中国人民解放军珍宝岛634部队83分队麻小松来信说:“我原是下乡知青,1972年12月参军。在昨天的报纸上,我看了你给你父亲的信,很受教育,我为你的成长表示祝贺,并向你学习!”

  在辽宁财校学习的彭俊明12月23日来信。河北省青龙县肖营子国办高中崔印珍老师12月28日来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驻军钟德伟来信。中国人民解放军辽阳市1326部队66分队骆庆儒来信。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第五中学九年三班团支部来信。河北省承德市第九中学高二二班韩素芬来信。赤峰三中八年一班李明琴来信。

  我要把这封封来信当做不断前进的动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辜负同学的期望。

  1974年1月5日

  早晨,一起在盟“五七”干校青干班学习的同学正在洗漱,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听到,《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刊发了我在1973年9月2日写给父亲的那封信,在播出信件全文的同时还播出《人民日报》的编者按和调查附记。大家几乎同时停止洗漱,站立在原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我更是感到吃惊,停下刷牙,呆呆地站在脸盆前,好长时间,有人说了一声:“祝贺你!”大家稍加评论后又继续收听,一直到播完。

  今天的早饭,记不清是怎么吃下的,食堂里人们都在议论,还有人问我:“事先是否知道此事?”我说:“只是听团盟委和报社的同志说大报要发信,但不知是什么大报,想不到是《人民日报》。”

  本来上午要参加十大路线的讨论,干校领导通知:“《昭乌达报》报社来电话,要我立即去报社。”原来,盟里领导决定,报社和团委组织人带我回翁旗开座谈会,并写一篇通讯。

  1974年1月8日

  近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各省报,许多地方电台,都播出或者刊载与我有关的节目或者文章。我被宣传、讨论我给父亲回信的声音包围着。今天《昭乌达报》报社同志来找我,特地送来刊有中共昭乌达盟委通知的《昭乌达报》,还特别说明,在《人民日报》、《辽宁日报》发表我给父亲的信之前,早在1973年12月,《昭乌达报》就登载了我和我父亲的通信,并刊发盟委通知。现将盟委通知抄录如下:

  中共昭乌达盟委员会通知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柴春泽同志是赤峰市知识青年,市红代会原副主任。现在是翁牛特旗玉田皋大队知识青年点点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他在学校第一个贴出大字报,带头申请到艰苦的地方插队落户。几年来,他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如饥似渴地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著作,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以革命的反潮流精神,勇敢地与来自社会和来自家庭的旧的传统观念作斗争,坚定地扎根于农村,决心在农村同贫下中农一起干一辈子革命。

    现将柴春泽同志给他父亲的复信在《昭乌达报》上发表,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怎样才是真正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怎样才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老一辈的人,应该怎样对待子女的前途和成长,作为青年的一代,应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

    目前全盟正在深入学习十大文件,深入开展批林整风,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每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和广大群众,都应以柴春泽同志为榜样,以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把学习十大文件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同各种错误思想倾向作坚决的斗争,努力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974年1月9日

  本月6日,《辽宁日报》以《柴春泽的信是怎样写出来的?》为题,刊出共青团昭乌达盟委员会、《昭乌达报》记者、《辽宁日报》记者联合采写的长篇通讯。早在12月份,盟团委、《昭乌达报》社、《辽宁日报》社的领导、记者,就陆续来到玉田皋,开始找我采访,还连续通过召开知青、社队干部、群众座谈会以及走访等形式了解我的情况。

  1974年1月11日

  今天,请几位生产队长商讨春节期间看望困难户、烈军属等问题,四队队长张凤坡积极主张春节期间组织秧歌队。

  收到一些各地来信:辽宁省阜新市铁路中学三年九班张凤凡,沈阳东陵区人民公社凌云大队杜常莱,吉林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刘玉,辽宁省朝阳地区北票县八家子公社青年创业队。

  接到通知,近日,去省里参加辽宁团省委召开的座谈会。

  1974年1月18日

  辽宁团委在省革一所召开“学习吴献忠座谈会”,各市、地、盟团委书记参会。我和盟团委副书记庞文生等同志一起来省里参会。

  会议结束时,与会的青年代表魏桂贤、吕桂新、战凤梅、左卫平、刘桂芝、王冬梅联合写了“给全省青年的一封信”,题目是《做同旧观念彻底决裂的坚强战士》。

  与会者发言题目:

  锦州市黑山县太和公社耿屯大队吴献忠《继续攀登革命高峰》

  昭盟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柴春泽《要敢于同旧的观念彻底决裂》

  黑山县司屯公社东拉大队团支部书记魏桂贤《改行务农干革命》

  沈阳市东陵区古城子公社南井大队吕桂新《重返农村深深扎根》

  丹东市宽甸县长甸公社台沟大队团总支书记战凤梅《做“开创一代新风”的先锋》

  大连红旗造船厂左卫平《艰苦斗争中有无限的乐趣》

  抚顺市第八中学学生刘桂芝《立志做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旅大市第五十六中学九年级二班团支部书记王冬梅《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去》

  会议结束的时候,中共辽宁省委领导毛远新、李伯秋到会并讲话。

  1974年1月19日

  今天,盟干校通知我,到赤峰市红代会参加座谈会,住盟革委会一所。市里派到红代会工作的刘振达老师特地请回原市红代会部分成员与我座谈。见到昔日的战友们整齐地站立在室内迎候,我很受感动。其实我还是我,我还是这个样子,不能因为报上宣传了自己就尾巴上天。

  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是:郝洪全、李立军、冯晓明、阮德明、白玉群、李淑兰、赵新华、景树森、苑会杰、程桂英、姚国章、马志龙、王海军。

  刘振达老师特地在市革宣传组为我找来1月5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刊登了我给父亲的那封回信。另有编者按和调查附记。

  《人民日报》编者按:

  这是下乡知识青年柴春泽给他父亲的复信,很值得一读。这封信,代表了我们的革命小将在思想领域里向老将的挑战,看谁敢于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柴春泽,还有千千万万的下乡知识青年,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扎根农村,建设农村,与轻视农村、轻视农业劳动的旧思想、旧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我们的老将们,经受过革命斗争的多次考验,经过了党的长期教育,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更应该坚决地支持子女上山下乡,扎根农村。我们愿意看到更多的革命小将向老将挑战,也愿意看到更多的革命老将接受小将的挑战,带领小将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回忆与思考

  毛德宝著

  回城后,在昭盟知青部分点长范围内和前进青年点同学中,我都多次表示了歉意。有些事就是这样,好说不好听,解释不清,越抺会越黑。老朋友赵世平和李德俊曾多次说过:“老毛回来,你们不理解我理解,有些事情你们不知道”。后来王冬梅都说:“你们不要再说了,老毛自已都后悔死了!”

  岁月已逝,往事不堪回首!我不怨艾,不嗟叹。我非常欣赏作家柳青说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是很自豪的,在我们正当年轻的时候,没有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是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为国家承担过压力,减少过困难,并为之努力奋斗过。虽然在那共和国都遭受劫难的年代里,我们也说过错话,办过错事,但这丝毫不能抵消一群20岁左右的青年人流汗、流泪、流血奋斗的事实。在经受了艰难曲折的磨砺后,我没有消沉,没有怨天忧人,仍然是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变得更加坚强和理性,仍然保持着进取向上的态度,保持着对党的忠诚度,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仍然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仍然对新的事物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历经艰难好做人。农村下乡插队这段经历,使我懂得了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不仅要有热情和拼劲,还要脚踏实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失落,遇到再大的困难挫折都不要灰心。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不要自己打败自己,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奋斗的活力。做人,要有勇往直前的性格和从不抱怨生活的态度。(多谢鉴赏)

  幸福时刻

  ——记我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

  作者:贾季春(辽宁)

  1966年10月18日,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有意义的一天,这天我在首都北京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近距离见到了毛主席。

  这是毛主席在文革中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我们当时被安排居住在北京东四环外的酒仙桥中心小学,在被接见的前两天就在驻地接受解放军的训练,从走正步到举起毛主席语录喊口号,都是按照前三次接见的程序演练,模拟双臂互挎阔步走过天安门,仰望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央领导,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被接见的当天,我们早上4点钟就起床,食堂给我们准备了早饭,吃过饭步行到东长安街两侧,解放军战士在第一排,手拉着手列成一堵人墙。我们就在后面等待。上午8点30分,隨着《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响起,毛主席,周总理及其它中央领导分乘"红旗"牌敞篷汽车缓缓向我们驶来,毛主席神采奕奕,红光滿面,微笑着向我们招手示意,我们高兴地跳跃着,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车队过后,解放军战士就组织我们有序地疏散,这时我发现在后排的同学,由于人多拥挤,有的被踩掉鞋,有的被挤倒,还有的被挤的掉到路边农田的粪坑里。

  我们几个同学决定去天安门拍照留念。但是到了天安门被天安门观礼台上的人们惊呀了。由于此次接见由在天安门城楼改为乘敞篷车接见,各地红卫兵组织选出在观礼台上的代表根本就没见到车队,车队从新华门开出就直奔东西长安街。这些代表高举着毛主席语录,眼含热泪一遍遍高呼:"我们要见毛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有位解放军首长拿着话筒语重心长地对观礼台上的红卫兵代表们说;"红卫兵小将们,孩子们,先回去吧,等待下次接见吧。"我们暗自高兴,庆幸自已近距离地见到了毛主席。

  由于观礼台上的人们迟迟不肯离开,我和我的同学只好在人民大会堂前拍照留念。这时只见有两台大汽车开进广场,车上装着满滿的鞋只,都是拥挤踩掉的。

  清晨

  作者:阿坤(重庆)

  清晨

  睁开眼来

  一个懒腰

  把昨天伸得老远

  翻身起床

  走到窗边

  遥看远山如黛

  身边薄雾似烟

  宁静笼罩着我

  满园的秋色立在安详里

  晨风带来一股轻寒

  我忍不住颤栗了一下

  拥住自己的双肩

  像花瓣与影子依偎着

  互相取暖

  天光渐渐明晰

  白云慢慢舒卷

  我的柔情像一江春水

  开始泛滥

  一道光亮落入心底

  我的心胸被豁然拉开

  爱如潮水一样澎湃

  爱如草原一样辽阔无边

  伸出双手

  拥抱今天                                                                   (作者:阿坤)

  我将一个火红的吻

  盖在东方的唇边

  顿时

  羞的朝霞满天

  (作者:阿坤,本名黄兆坤六九年下乡资阳丹山区回龙公社。七一年回城。曾在工厂,金融部门工作,现退休。)

  浪淘沙   同学聚会(外三首)

  作者:陈年累月(广西)

  笑脸晃樽前,痛饮连连。时光穿越为情 牵。热舞欢歌留倩影,乐似神仙。

  往事记犹鲜,回首心酸。沧桑历尽梦祈圆。且喜中华今奋起,共赋新篇。

  2016.9.26

  七绝   烈士纪念日

  峻岭常青松柏葱, 救国济世建丰功。

  丹心一片献华夏,且看长天舞彩虹。

  2016.9.30

  七绝  国庆日观景

  碧波荡漾映蓝天,黄叶红花两竟妍。

  十里长街旗猎猎,浓荫深处响丝弦。

  2016.10.1

  走    走出夜的尽头

  作者:肖向红(黑龙江)

  雨夜

  天边亮了

  向窗外张望

  看见山边燃起篝火

  在雨中熊熊燃烧

  细雨霏霏

  大雨淋沥

  篝火仍然猛烈燃烧

  望着浇灌的火苗在飞溅

  火在雨中的燃烧是那么的壮观

  令我陶醉

  令我默默的祈求

  我的他  你在哪里

  火光中正摇曳着你的身影

  深沉着乌云的夜

  篝火照亮了半边天

  你能听到我的祝愿吗

  让紫藤缠住你的双脚

  别走远  别离开我

  雨水拍打火花飞舞

  思念泪水随风飘去

  我知道你就在山的那边

  也知道你不会忘记我

  可你总是消失在黑夜的尽头

  我在火光照亮中看见你

  伸出双手要拥抱你

  只好哭着向你走去

  多么想看见你来接我

  ( 作者肖向红)

  你知道吗

  我要走出这夜的尽头

  2016年9日29日

  七律二首

  作者:春季(辽宁丹东)

  元宝山(新韵)

  老来回首几盘桓,

  健步凭栏上宝巅。

  眼放层峦情涌浪,

  心随高塔志登天。

  残云横扫迊春色,

  旭日直升耀世间。

  浏览江城别样好,

  一身舒展喜延年。

  2015年1月15日

  诗作见报有感

  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韵

  人世素衣难出彩,

  几经裁染变霓裳。

  盘桓回首心潮涌,

  聊发擎杯酒意狂。

  厉阅贫寒辞旧岁,

  聆听命运梦新乡。

  黄昏奋笔云霞挽,

  期待延年绘夕阳。

  2016年4月8日

  满园秋色迎他乡

  作者:马红岩

  谁收秋色瑰趣?

  绿妖红满披裳;

  谁咏诗情画卷?

  红叶窗前染房。

  我——独步幽篁,

  聆听鸟喧歌唱;

  我——徒赏荷塘,

  喜悦鱼龙游翔……

  月色撩我心醉烫,

  催我挥笔书秋装……

  多情人

  你,怀酒读秋色,

  多情人

  你,恋秋红,恋海棠。

  今日影色

  银盘落庭院,

  今日秋月

  春风袭我香。

  香随翠华去,

  月下洒泪淌……

  留花不撒让我待归郎,

  满园秋色迎他乡。

  把黑暗从心里驱散,眼前便永远是春天

  ——隆重推介知青诗人马红岩

  和所有的知青一样,马红岩也经历了那个复课却不复学,以及紧随而来的刻骨铭心的蹉跎岁月,甚至因为热爱并手抄诗歌险遭暗算。所不同的是,她从来不跟挫折计较,而是把黑暗从心底驱散,让眼前永远是春天。

  马红岩,女,1956年出生于沈阳,1975年下乡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白塔公社红卫大队,1978年在沈阳化工学院学习、工作。2000年调入沈阳煤炭设计院,曾多次获得单位、系统、沈阳市、辽宁省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委书记,学术上获得煤炭部二、三等奖、辽宁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一等奖、沈阳市

  (知青诗人马红岩)

  二、三等奖。此间,在单位系统主办的报纸、周刊发表诗和文章,《我为煤院添光彩》获得系统诗歌一等奖。2010年退休后,她拜师学习声乐、舞蹈、游泳、美术,但她最为着力的还是诗歌,她把生活中所触及的任何环境、人物、事件,甚至邻家窗台上的一盆月季花都作为抒发情怀的灵感,她说,诗歌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正因如此,她辛苦创作,笔耕不缀,先后在中国知青网、柴春泽国际知青联盟网、中国知青人网、爱情栖息地、国色天香网、内蒙古知青网、赤峰知青网、诗词散文世界微信平台、精彩人生微信平台、成功语录微信平台、读悦文摘网、沧海拾贝网、成功智慧网、天下韶山政府网刊载诗歌。国际知青村柴春泽联盟网和中国知青人网及内蒙古知青网、沈阳电视台四合院文艺天地网、旭日文化论坛分别开辟《马红岩诗文集》、《知青马红岩诗歌》、《红岩诗文集》专栏、《马红岩诗文作品》专辑等先后发表诗歌225首,2016年8月6日获得全国首届“七夕.华源杯”大赛桂冠十佳作家称号,2016年9月28日获得全国第二届“孔子文学作品”、“孔子艺术作品”大赛、孔子文学一等奖。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