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多彩人生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彭坤明教授专访

点击数:479更新时间:2010-07-04

  中国网 | 时间: 2009-02-19 17:28:05 | 文章来源: 中国网电大频道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中国网电大频道新闻会客厅。很高兴在牛年新春之际,我们迎来了第一位嘉宾,他就是我旁边的这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彭坤明教授。彭书记,欢迎您的到来!

  [彭坤明]:

  谢谢!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新年好。

  [主持人]:

  今年是牛年,许多人都喜欢用“牛气冲天”这样一个词,这个词形容电大其实最适合不过了,因为电大今年正好迎来了30周岁的生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新学年新学期,您有什么样的特殊感受呢?

  [彭坤明]:

  今年是牛年,我觉得这个“牛”,对于电大人来讲,形容我们的品质和精神是最贴切不过了。我们所有电大人都是一头“拓荒牛”。牛,坚韧不拔,负重前行的品格,映照了我们电大人所走过的30年道路。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我相信我们所有的电大人,都会像一头拓荒牛那样,“不用扬鞭自奋蹄”,瞄准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承担起我们应有的使命。在校庆30周年之际,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们将在学习型社会的蓝天下,在远程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开创电大发展新的局面,谢谢!

  [主持人]:

  彭书记这“拓荒牛”三个字非常贴切生动。来之前我翻看了您的简历,注意到您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同时又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能不能和网民朋友们分享一下,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您对这一殊荣又是怎么样的一种态度。

  [彭坤明]:

  我曾经获得过省突贡专家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这个称号,是政府对我在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领域研究劳动的一种鼓励、一种认同。无论是突贡专家,还是特贴专家,都是政府对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做出创造性劳动的一种鼓励。在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这个领域,我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是市场机制如何引入教育的运行与管理,适应于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教育应如何主动改革,增强创新能力。事实上,你今天不提起,我对这两个专家称号,都已经淡忘了,但是我现在记忆犹新的是在这个领域里面所做的工作,以及还没有做完的工作,所以,我对待这样的一种称号是淡化的,但是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执着的,我将在电大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就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推进我们的工作,增强我自己的管理能力。

  [主持人]:

  那您觉得这样的一种理论背景,为您从事电大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怎样的一种帮助呢?能否结合江苏电大的实际情况来讲一下。

  [彭坤明]:

  研究对我工作,尤其是我们电大事业的发展上的帮助,主要是使我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维,就是能够“跳出教育来看教育”,能够紧紧跟踪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思考事业发展,能够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至高点上来审视教育,所以,由此就形成了教育应当主动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理念,同时应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追求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人本价值。所以,我认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就其功能与作用来说,主要是思维的创新,理念的更新,价值的形成。实践证明,这样一种研究对我的工作,对学校事业发展,确实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电大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而且电大的(教育)形式本身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已融入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电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具有社会性和人本性的特征,所以这样的研究,使我和同事们一起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时候,应当说认识上更有先导性,行动上更有自觉性。我们从党委,从行政的角度上来讲,无论是战略思维还是重大决策,能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人本。我觉得这是理论上的一种支撑,也是知识上的一种武装。

  [主持人]:

  在宏观层面上给予更好的指导?

  [彭坤明]:

  可以说是这样。

  [主持人]:

  您来电大已经多少年了?

  [彭坤明]:

  屈指算来已是第七个年头了。

  [主持人]:

  这七年当中,据我了解,您原来是在教育学院工作。在教育学院工作的时候,实际上跟电大就是在一个大院里面。

  [彭坤明]:

  对。

  [主持人]:

  那么您跟电大结缘其实是蛮早的。

  [彭坤明]:

  对。

  [主持人]:

  那您如何看待跟电大的这份感情?其实前前后后(加起来)应该不止七年了,如果算到教育学院的那个时间点,据说您当时就在电大任教。

  [彭坤明]:

  对。你提出这个话题勾起了我对电大这份情感的回忆,实际上我既是电大的新兵,同时我也是电大的老人。82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分配到江苏教育学院工作,那时候,江苏教育学院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大院,一个党委,实际上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而我很有幸的从82年下半年开始,到86年这段时间,参与了电大学历补偿教育,那段教育对我而言不仅是作为一个新教师成长的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和阶梯,而且更重要的是培育了我对电大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是因为我高中毕业后经过了几年的农业劳动,随着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走进了大学。等到大学毕业了以后才发现,还有很多我们同龄人,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所以电大那个时候承担着学历补偿教育的任务,而我能够参与这样一项工作,为我们同龄人——没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做一份支持,做一份服务,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为此也充满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曾经用过一个比较中性的词,叫做我和电大有缘。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话,我也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述:我曾经在82年到86年和电大有过“初恋”,02年再到电大来工作的时候,叫“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02年到电大工作,并不是“第三只眼睛看电大”(的眼光),因为80年代我对电大的办学形式,电大艰苦创业的精神,电大的文化,甚至电大工作运转的机制和体制以及评价标准,有过感性的认识。所以02年到电大工作以后,缩短了我和电大的磨合期,应该说进入角色是比较顺利的。当然,从80年代学历补偿教育,到02年来工作,当中经过了十几年,电大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有重新学习的过程,但是应该说学习的基础相对比较好一些,进入工作角色的条件相对来讲比较优越一些。

  [主持人]:

  那电大的这段经历,对于您个人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彭坤明]:

  前半段对我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影响非常之大。电大这个平台给了我很好的锻炼,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82年到86年有过很好的训练,所以我非常珍惜这一段经历。02年到电大工作以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期评估刚刚结束,当时的重要任务是迎接总结性评估,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参与了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我影响很大的就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而且使得情感有所提升。中国的远程教育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一项伟大的教育创新工程,而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有幸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实践中,为中国的远程教育新模式贡献智慧,贡献才能,我觉得这是一种历史的幸运。所以我内在地具有一种幸运感,一种成就感。同时,也从这个过程中发现,中国的远程教育作为创新工程还刚刚起步,未来探索的任务还非常重,而且经济社会发展人本化的转型,对中国远程教育发展寄予无限的希望和崇高的使命。中国要有一种成熟的远程教育模式,我们任重而道远,在这个意义上又增强了我的使命感。我觉得能够和电大的同志一起,在远程教育这个领域,从理论的层面、思维的层面、模式的层面、实践的层面进行探索,觉得非常有意义,或者说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一种归属。

  [主持人]:

  今年电大正好是30周年,梳理这30年的这种历程,大家喜欢用“三十而立”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您觉得电大真的成熟了吗?

  [彭坤明]:

  用成熟这个词,我现在一下子很难做出一个结论性的判断,但是我觉得电大30年,“三十而立”这个词用的非常准确。我觉得前30年电大风雨兼程,坎坎坷坷,我们曾经在摸索的道路上,在发展的过程中,酸甜苦辣,有过彷徨,有过苦闷,有过喜悦,有过困惑。现在我觉得我们电大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就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走向人本化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文化转型,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赋予了远程教育以重大的社会责任,而且把远程教育纳入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范畴。我觉得电大也好,远程教育也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环境,真正找到了自己发展的空间。我理解前30年我们电大是一种摸索,是一种积累,是一种准备,现在终于具备了能够承担远程教育发展的能力,我们具备了能够成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载体的素质和条件,所以我觉得“三十而立”的“立”是指我们有一个新的发展环境,新的目标,我们完全有所作为。但是从成熟的角度上来讲,我只能说,电大的30年,从最初的几间房子,几个人开始,到现在巍巍壮观,是庞大的一个体系,无论是从物质条件,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能力,服务能力,都已经积累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说我们成长了,我们长大了。当然,电大如果要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使远程教育成为一种稳定的国民教育形式,走向成熟,我们还有一个过程。因此,“三十而立”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起点和标志。

  [主持人]:

  谢谢,我注意到您最近为了纪念邓小平批示电大成立30周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电大实现“十大转变”,能不能在这里给大家解读一下您说的“十大转变”的内容是什么?这种转变,您认为最根本,最实质的改变是什么呢?这些改变在江苏电大又是如何体现的?

  [彭坤明]:

  因为这30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有声有色。这30年,电大是一本厚厚的发展白皮书,需要我们认真去解读和回味,因此在30年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在回顾,都在进行总结,但是我个人觉得最值得我们总结的就是30年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这个词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只有用“变化”这个词才能够更好地表征我们30年的成就。30年的许多成就是显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作为一种记载,作为一种记录或者说是一种发展的印证。而只有变化,它才是一种发展资源的积累。我对30年的办学模式,办学的任务,发展的战略,电大的文化,以及运行的机制,管理的体制,从“变化”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即概括为10个方面。当然,这10个方面,现在叫我再重新复述一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网民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我也很高兴地告诉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改革开放30年教育征文”当中,我这篇文章有幸成为全江苏省的征文一等奖。

  [主持人]:

  恭喜您。

  [彭坤明]:

  为数不多的一等奖,这不是我文章写的好,主要是大家对电大30年的创业创新,创新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给予的认同,给予的支持。我觉得这30年最大的变化,不仅仅是有形的层面上,或物质的层面上,更主要的是电大的办学理念以及服务模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过去的学历补偿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这些都是正确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是非常先进的)。

  现在的电大确立了人本教育的理念,把为人的发展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提供服务,作为我们的价值取向,作为我们的发展目标,由此来构建新的体系和模式,我认为这是一个最本质的变化。

  [主持人]:

  那您觉得这样的一种变化,能给电大带来怎样的一种契机呢?

  [彭坤明]:

  这样一种变化意味着我们电大在继承的基础上,将会是一种超越,这种超越很有可能就是,不仅要越过原来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些模式,同时也会超越我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己所形成的一些模式。这样一种变化,会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按照人本教育的思维,会对电大的发展模式,以及服务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因此,我把这样的一种变化,看成是电大的重新设计,所以把30年作为起点的时候,我们按照这样一种变化往前推进,我们才真正称得上是翻开历史新的一页,或者说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主持人]:

  揭开新的历史篇章。非常感谢彭书记。今天访谈的最后也希望您能对电大人包括我们在座的网民朋友们,说句您想说的话。

  [彭坤明]:

  新年要向我们所有的网民朋友,以及我们电大的同仁,致以祝愿的话,我想我们都能够彼此心心相印。从我们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一种祝福的愿望,但是我今天特别请主持人支持,想把祝福除了给各位网民朋友,给我们电大同仁以外,能够在新年的开始,给予我们所有电大学员,尤其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子们。因此,我想把2005年国庆期间我创作的《开放学员之歌》,奉献给我们所有电大的学员,同时也能够从电大学员的身上,体现出我们电大未来的辉煌,所以请主持人能不能播放一下我这首《开放学员之歌》,来献给我们的电大同仁,献给我们所有电大的学员,就像我歌词里面讲的,“让人生在学习中闪光”,我们所有电大人在追求中谱写新的辉煌。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彭书记,也非常荣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首歌)应该属于您的处女作了吧?

  [彭坤明]:

  就写歌词来讲是处女作。

  [主持人]:

  那么我就开始点击。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