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难忘岁月留给我的思考

点击数:804更新时间:2013-11-07

  难忘岁月留给我的思考

  李继明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激情岁月已成历史,现在年轻人对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或感陌生,或不感兴趣。现在除老知青群体外,很少有人再关注它,研究它。我们老知青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常常还在回忆、感慨我们的当年。知青岁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青春无悔、战天斗地、蹉跎岁月”等等这些情和事,我认为还应有深度思考,从思考中,总结出对人生,对今天“三农”工作有益的东西,历史不仅是为了翻看,重要是警示后人以史为鉴少走弯路。历史也有“含金量”,知青的历史要成为光辉的历史,我认为要看我们能在那段历史中提炼出多少“真东西”供后人借鉴,“真东西”越多,被后人重视程度越高,否则,知青年代将是历史的普通一页。我很想从回忆知青史中谈两点有价值的感悟。

  一、  吃苦对人生的必要性。

  吃苦对人生有必要还是没必要,每个人见解不同。我认为;把人生比喻为船,把社会比喻成大海,人在社会中生活,如同船在大海中航行。船在大海中航行总要遇到风浪,人生的道路多坎坷,有时是顺风顺水,有时也会遇到大风大浪,人都要勇敢面对和命运抗争。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性格往往很脆弱,在逆境面前,就会缺乏勇气、斗志、智慧和应变能力,就会消沉甚至精神崩溃。所以我觉得人具备吃苦精神很必要,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吃苦是多方面的,但要从艰苦劳动开始做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农村战天斗地,深入农村生活,吃了很多在城市里遇不到的苦,受了很多在城市里找不到的罪,锤炼了筋骨,磨练了意志,体验到了农民的疾苦,丰富了自己阅历。毛主席当年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理解实际就是有意让知识分子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吃苦,去劳动,去锻炼,去实践,让知识分子劳动化,树立革命人生观,成为社会新型劳动者。知识青年经过在农村的磨炼,确实成为了吃苦耐劳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人。

  毛主席对全国青年这样要求,对自己的子女同样也是这样要求,毛岸英是毛主席唯一健康的儿子。大革命初期,国民党搞白色恐怖,社会环境恶劣,毛岸英一直远离父亲在颠簸流离的逆境中长大。解放战争期间岸英从苏联回国,久别的儿子回到父亲身边,毛主席又何尝没有爱子之心,但毛主席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自己身边享受特出待遇,而是把他送到乡下参加农村土改,当时农村环境不但艰苦而且尚不安定,毛主席知晓农村情况,还是依然把岸英送到革命的大风浪中去锻炼。抗美援朝开始毛主席又亲自把岸英送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最后光荣牺牲在朝鲜战场,毛岸英的遗体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和牺牲在朝鲜所有志愿军一样,永远地埋葬在了朝鲜。毛主席对子女的爱和对青年人的爱才是世间真爱,才是培养后代的大爱,毛主席把让青年人吃苦当作必修课,彩虹出在风雨后,千锤百炼才成钢,我们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鲜明的领导风格,扎实的工作作风及亲民的形象中,是否看到了他们有插队的影子。

  国家改革开放后,我们现在的生活今非昔比,我们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直到民二代,他们的父辈又有多少人有意识地去叫自己的下一代去吃苦呐?百般宠爱,事事代劳,让孩子生活成长一路顺境,家长都是在最大限度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社会上出现的“坑爹族”、“啃老族”、“败家族”基本都有优越的家庭生活背景,他们的成长轨迹中没有吃苦经历,不知甜是经艰苦奋斗而来。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原因出在吃苦精神,奋斗精神,勤俭精神一代不如一代,继承来的财富和自己艰苦创业赢得的财富珍惜程度不一样,“奢”成为败家的祸根,所以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不足为奇,这也是人们不能跳出传统教育方式的恶果,今天,娇惯孩子的教育方式已成为社会家长教育子女的主流,这是一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现在社会和网上热议,梦鸽独生子李某某未成年,因轮奸罪被法庭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这事情虽发生在梦鸽家庭,但也给我们所有家长再次敲响了警钟,惯子如杀子。类似李某某这样的孩子因犯法被判刑不是首例,现在监狱服刑的少年犯,青年犯,我虽没有官方的统计数字,但可以肯定地说是个很大的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这折射出我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严重偏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让青年人去吃苦的方式被否定了,过去学生在校期间有学农劳动课也废除了,城市青少年新的参加社会劳动,吃苦体验课不再设置,孩子们吃苦环境的缺失,是导致青少年不能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在未成年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很多孩子出入的却是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游走在违法的边缘,一失足成千古恨,青少年受牢狱之苦付出的人生代价太大啦,要是有如果的话,不知那些家长能否醒悟到,家教失败主要原因是不让孩子吃苦。监狱改造犯人的重要措施也是劳动改造,是用生活苦,劳动苦,管教苦改造犯人思想,让他们出狱后有强烈比较,珍惜社会的甜,做守法公民。如果家长早些意识到吃苦对孩子人生观的重要作用,我们很多孩子就不会进监狱吃苦啦。培养后代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这是我从插队生活的苦中获得的人生感悟,也是我们知青喊出青春无悔的一个原因吧。

  二、国家农业院校要面对农民招生。

  文革期间,全国超过17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约是当时全国城镇人口十分之一,规模宏大,空前绝后。全国知青响应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奔赴广大农村,对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卫生、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知识青年自我在农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那时下乡知青和回乡青年被陆续选调,未被选调的知青后迎来知青大返城,也几乎全部离开了农村。

  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属第一产业,对国计民生,天下稳定,有着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要发展,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人才。我国在建国后的60余年中,农民从开始走集体化道路到后来落实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村始终处于运动和改革的进行时,农村给城市不但供应粮食和农副产品,而且还源源不断地输送农村青年人才和大批农民劳动力,农村是不易留住人才的地方。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生活环境依然艰苦,信息相对闭塞,文化生活单调,城里人下乡呆不住,文革十年有1700多万知青上山下乡,留在农村干事业的人屈指可数,改革开放后,虽也有城市人的资金投向农业,但真正投资农业生产的钱却微乎其微,农业需要人才,需要在农村站得住,用的上的本土人才。

  农业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稳定的职业农民队伍。职业农民队伍的建立,需要农业院校教育改革的跟进,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之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仍是现在快速培养农民科技人员的有效途径。国家农业院校办学要有“一校两制”的改革思路,要面对有实践经验的职业农民招生,一部分班级生源走现体制全国统一高考录取,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教育部颁发本科毕业证书,走自主择业的就业之路。

  农业院校另一项招生改革是,面对农村,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农民入学,重实践,降低文考成绩线,学制为1年最多不超过2年的农业技术速成班(拟称),学生毕业后再回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这是大量、快速培养我国农民农技骨干必由之路。农业院校为速成班毕业学员颁发农业科技员证书,农业科技员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达到一定年限的职业农民,国家在农业科技员经济补贴,养老保险等诸方面给于一定政策,让农村更多的青壮年愿意在家安心务农做职业农民,让安心留在土地上职业农民,感觉有前途、有希望,有奔头。我国农村只有建立稳定的职业农民科技队伍,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农业院校面对有实践经验的农民实行“一校两制”的改革招生,是适应我国农村科技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前进,绝不是倒退。那种让职业农民通过全国统一高考上农大,不切合我国农村实际,这是我通过插队生活对今天农村发展的第二点感悟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