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赤峰距百万人口大城市还有多远

点击数:433更新时间:2010-07-06

  赤峰距百万人口大城市还有多远

  赤峰新闻网  10-05-24 16:06 【打印本页】 【字体:小 中 大】  来源: 赤峰日报

  再过3年,赤峰将建成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大中小城市的划分上,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专家认为,2-3万人口为小城镇,3-10万人口为小城市,10-10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属大城市,200万人口以上属特大城市,北京、上海等人口超千万的属超特大城市。

  查阅网上资料得知:2010年,中国百万人口城市将达125个左右,之所以是个变数,是因为现今的城市人口以极快的速度在扩张。

  最初赤峰提出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时限为2010年,后来延迟为2012年,这体现了赤峰决策层科学而务实的精神,毕竟建设百万人口城市不是简单的人口数量增加,而是庞大且系统的社会工程。城市发展、人口聚集有其自身规律,违背规律会适得其反。

  以赤峰城区现有的自然环境并无优越之处。缺少奇山秀水、名胜古迹,穿城而过的几条河流大多干涸,尽管耗费巨资修建了河道景观,但水从何来仍是个悬念。城市近郊森林稀疏,气候干燥。

  “山为水之魂,水为山之灵。”“山因水更奇,水因山更秀。”古代赤峰环境则是另一番景象。赤峰,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之意。现今50岁的人仍记得,当年的英金河四季常流,鱼翔河底,水清如镜。

  赤峰自古称边塞小镇,战国时属东胡,清乾隆43年(1278年)置赤峰县,光绪32年(1906年)升为直隶州,1946年热河专署改为昭盟,1983年盟改市。遗憾的是查不到古代及近代赤峰城区的人口记载及生活状况。据市住建委负责同志介绍,1949年全市城镇化率为6%,1983年建市时城镇化率为11.8%,2006年为34.9%,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41.5%,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45%。从1949年到1983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长0.17个百分点,从1983年到2006年,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2006年到2009年,平均每年增长2.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开始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后,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09年底,我市中心城市人口近84万人,今年中心城区将新增5万人,总人口89万人。以这样的增长速度计算,2012年实现百万人口城市目标已经没有悬念。

  百万人口城市的

  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目前已成为国家战略。

  所谓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并有力推动工业化的多元演进过程,是以农村牧区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牧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牧业社会向城镇社会、人类聚居从农村牧区空间形态、人类文明从传统农村牧区文明向现代化城市文明的转变过程。

  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近日指出,城镇化和工业化是推进现代化的两个轮子,现代化进程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的过程。市委书记杭桂林在市委理论中心组推进城镇化专题学习研讨会上指出,城镇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赤峰的基本市情看,加快推进城镇化既是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趋势。市长王中和指出,赤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首先要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其次要抓好旗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同时还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批重点小城镇。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人口扩张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城市人口的增加虽然其消费对城市经济做着贡献,但同时也消耗着城市的各种资源,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带来很大压力,城市人口的增长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城市供水、供电紧张、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房价上涨,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紧缺的现实问题。

  为防止人口扩张带来的“城市病”,首先要摸清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现状到底能吸纳多少人口,如供水、供电、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等,测算还有多少吸纳人口的能力;其次是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其消耗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其消耗、占用城市资源政府每年需要投入的资金,看贡献与投入之间的关系;第三是有计划地扩张,规划好人口的结构和质量,只有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城市人口,才可能促进城市健康、持续、繁荣地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规律是“三化归一”,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如今新的发展路径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市场化=现代化”。所谓新型城市化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城市化。对城市化概念的理解不能仅看作是城市自身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自身的美化绿化,而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化。

  200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7%,自治区为53.4%,我市为41.59%,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城镇化率在90%左右。世界已进入了城镇化时代。

  基于距京津、辽沈较近的地理位置、全自治区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基数以及自身经济加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新城区的成功建设,我市在蒙东率先提出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尽管目前通辽市、呼伦贝尔市也提出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相比之下,我市不但抢占了先机和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而且更具基础、条件和优势。我市还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未来赤峰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建设绿色赤峰、人文赤峰、宜居赤峰。

  水:一座城市的生存之源

  没有新城区的成功建设,就不会有后来提出的建设百万人口城市。而2003年建设新城区的主要动因并不是建设百万人口城市,而是解决老城区过于狭小、人口过于稠密,据说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接近于上海。地域狭小严重制约了城区的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框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新城区的成功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果敢决策,几届领导同绘一张蓝图,多部门强力推进、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结果。不可否认,同时也赶上了房地产飞速发展的天赐良机,使得最早参与建设的开发商们赚取了巨大利润。到目前,新城区共完成投资216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2008年,红山区又启动了桥北棚户区改造工程,使中心城区西移北扩的构想初步得以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由2003年的39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79平方公里,增加了一倍。

  加上对老城区的改造挖潜,制约百万人口城市建设的土地瓶颈已经打破。现有的中心城区框架已经能够承载百万人口的产业、资金、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提出在“十二五”期间,18亿耕地的红线坚决不能碰。可以预见,今后城市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将越来越困难。

  2009年夏,一场水污染事件使新城区陷入了空前未有的困境。人们对水的重要性有了切肤之痛。

  水是一个城市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在赤峰的诸多生活要素中,不缺土地、不缺电、煤、气,最缺的是水。

  市规划局负责同志对水资源匮乏表示担忧:我市是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9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平均水平的40%,自治区平均水平的40%。特别是在我市中南部地区,水资源的情况更不容乐观,近10年的干旱和过度开发,造成老哈河、锡伯河、敖来河等主要河流的大部分河段在枯水期断流,并且断流时间和断流段长度都在持续增加。当几年后我市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71万左右,年用水量将达到1.25亿立方米,届时中心城区地下水的全部可开采量加上三座店水库的最大供水量也只是达到勉强够用,人口规模的继续扩张将受到制约。而三座店的来水也会受到季节、降雨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严峻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寻找新的、可以承受引水成本的新水源?与我们相邻的通辽市已屡遭缺水、引水之苦。在4年前建成“引莫入通”后,如今又投资4亿多元从100多公里以外跨流域调水。而通辽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于赤峰市。

  即便是当下,水饥渴已在向我们频频示警。联合国设定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危险警戒线是1700立方米,我市远远低于这个警戒线水平。市自来水公司的同志介绍,作为中心城区主要供水的第二水源地共有15眼水源井,有2眼水源井已取不出水,6眼水源井补给出现不足。随着干旱的延续,水源井水位仍在持续下降。

  一面是缺水,一面是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将宝贵的水浪费掉。这已成为城市亟待根治的重“病”。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