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慧科普

情系玉田皋 (林满荣)

点击数:506更新时间:2008-07-11

  不同时代的青年,有着不同的历史性命,听从党的召唤,担当历史重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风尚。 30 年前,我们抚顺赴昭盟的知识青年,确实都做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国家的第一需要做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1975 年 8 月,在榜样力量的鞭策下,我和同学们怀着满腔热血,自愿申请赴昭盟的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当上了一名创业队员。 70 年代的玉田皋是全旗最贫穷的一个公社,人们住的是泥垛的房子。风沙盐碱是玉田皋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无霜期短,农业产量极低,玉田皋人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完全不是我们来之前所想象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景象。面对这艰苦的环境,我们知青和玉田皋人一起植树,种草,修方田,改种水稻,在红山脚下开山劈石,修大渠建引水渡槽,我们完成了一项为玉田皋世代造福的伟大工程,展示了我们青春的风彩。

  回顾红山引水工程,我们有过痛苦,但更多的是欢乐。曾记得那是一个多么别开生面的景象啊,工地上,车来人往,歌声嘹亮,广播员宣读公社党委会议精神“大干促大变,大干才能大发展”。当时工地的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住的都是临时搭建房子,在里面睡觉,遇到刮风下寸天气,细细的沙土,就会钻过缝隙,落到我们脸上。早晨起来,上下牙一合就会咯吱咯吱地响。整个工期都是吃玉米、大咸菜。记得有一次吃饭时知青袁小荣不知从哪儿弄业个辣椒,用火烧了吃,可香了。那时候我们真是苦中有乐,其乐融融。哪里的活最累、哪里活最苦,哪里就有我们知青的影子。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知青宁可吃苦也不愿集体的财产受损失,有一次我们簋晚才收工回来,刚吃过晚饭,一切突如其来的大风刮起细雨,扑面鸸为。“快出来搬水呢呀!”不知是谁在外面大喊一声,原来白天运来的工程用的一批水泥摆在露天地上。劳累一天的知青们听到喊声都跑出宿舍。大家把 100 斤一袋的水泥扛的扛、抬的抬,一溜小跑终于在大雨来临之前把水泥搬完。回到宿舍,我们互相看着对方一身泥土的样子都笑了。我还记得渡槽大渠约有 10 米深,挖到最后要分三层向上扔土。站在大渠上扔土方,下面是最强壮的劳力,他们一天挖出多少土,我们就能扔上去多少土方,否则的话,就影响下面进度。工期紧、任务重,我们每个人有十分力气不使九分分。知青单世文,因用力过猛把腰扭伤;年龄最小才来两个月的知青郑桂荣,满手磨起大泡,晚上睡觉手疼的直落泪,可第二天又坚持出工。那时工地广播站经常广播这样一篇稿件:“创业知青干的欢,银锹飞舞上下翻,下定决心排万难,工程不完不下山。”

  当阴似箭, 20 几年过去了,历史不翻邢新的篇章,每当我们这些不再年轻的知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都有一种强烈的思乡情, 2003 年初冬,我们一行 25 人终于踏上重返玉田皋探亲的路程。我们当中都是工薪族,但是我们尽自己的能务,大包、小包装的鼓鼓的。我们把抚顺特产,塞北不易见到的稀罕物及自己的心意捐给玉田皋的亲人们。火车到赤峰站,天还没亮,早有创业队的老知青和赤峰市的领导,冒着初冬黎明前的寒冷,迎接我们,亲人相聚的动人场面,使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湿润了,老知青大姐又带领我们参观了红山水库,当我们又站在红山水库的大坝上,举目眺望,平稳如静,碧波潺潺的秀丽景色时,许多久远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知青大姐激动地对我们讲,如今红山水库甘甜的河水沿着我们当年修过的渡槽,大渠不息的滋润着玉田皋大地,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玉田皋的成亩良田、玉田皋人在党的富裕政策的领导下大面积种植水稻,玉田皋的大米被评为全国一级绿色食品,昔日的盐碱滩,如今已变成了塞外江南。知道我们回来,玉田皋乡政府领导,还有家乡的父老相亲,还有玉田皋小学的孩子们,在寒风中敲锣打鼓欢迎我们。车门一开知青们一拥而出, 28 年没有见面彼此互相呼喊着对方的名子,相互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当年正是这些淳朴厚道的乡亲们教会我们春种秋收,是他们用自己风味悠长的小米干饭强壮了我们的血肉之躯,一桩桩一件件印象是那样深刻。在乡党委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参观了玉田皋的山山水水,真是今非昔比过去土屋不见了,家家户户都是雪白胆亮的专瓦房,粮满仓,猪满圈,电视机、电话机、摩托车、农用车,一应俱全。玉田皋手乡亲们告别了过去的贫穷,过上了好日子,我们由衷的为第二故乡的巨大变化而兴奋。乡党委热情招待我们,杀猎、宰羊和我们一起喝酒,对我们知青过去在玉田皋流泪、流汗、甚至流血的付出,给予了很高们纷纷请我在家吃饭,那些当年和我们朝夕相处,团结战斗的铁姑娘们听说我们回来了,从四面八方的婆婆家赶回来看我们。那滚烫的话语,那浓浓的乡情,使我们热泪横流,我们每个人分别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几百块钱和礼品关人来看望我们的乡亲们,以表达我们知青的一点心意。我们热泪盈眶,仿佛回到了一生最单纯、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林满荣,女, 1975 年 8 月下乡到昭乌达盟翁牛特旗玉田皋创业队,系创业队的“铁姑娘”,现为抚顺老虎台矿建筑公司职工。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