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集锦

重回第二故乡小住实际体验农民生活系列(一)

点击数:443更新时间:2014-09-25

  重回第二故乡小住实际体验农民生活系列(一)

  多数农民面对市场经济总是弱者

  李继明

  我曾写过很多篇回忆当年知青插队生活的文章在本网站登载,读者反映还不错。认为是贴近生活,思想乐观,过程曲折,可读性强。我最近在写东西时产生一种新想法,渴望写一些农村现实新题材,陈年往事要写,今日农村见闻更需要写。

  怀揣上述想法,今秋我又一次踏上去往第二故乡之路。我离开当年插队的地方,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红光公社光明大队天顺营子生产队(现赤峰市经棚镇光明村天顺营子村民组)有40多年。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仿佛是瞬间划过。我虽分别在插队30周年和40周年时回过天顺营子两次,故地重游,看望过乡亲。我们那时都是几个老知青结伴而行,驾车前往,去也匆匆,走也匆匆,从没有在老乡家住下过夜,好好唠唠家常。

  这次我回第二故乡决定不结伴而是单独前往,自己只携带一个背包,几件简单换洗的衣服和洗漱用具。现在去当年插队的地方,要先乘坐一夜火车,到赤峰再换乘长途大客,客车在高速路上行驶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克旗经棚镇。车到站后有乡亲的车接站。接站车出经棚镇在乡间柏油路上再行驶15华里就到了天顺营子。现在全程只用十几个小时便可到达,想当年我们插队时这段路程乘车要走上三天两夜才能到天顺营子,对比之下现在的交通工具真是快速便捷。

  我先到村民组长(过去称生产队长)姜玉刚家。我和姜玉刚是在去年老知青为村里捐资建“北京知青桥”时,彼此相识并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我们经常有电话和短信联系。姜玉刚是一个诚实可信的年轻人,他正直,非常愿意为村民办实事,在村民中有较高威信。姜玉刚为招待我这个远来的客人,特意起早杀了一只自家的羊,他要用内蒙特有的民俗招待我。当我刚踏进他家的院子时就闻到了浓浓的炖羊肉香气,我说“好香呀,又闻到了家乡的羊肉味啦。”姜玉刚说;“自家放牧的羊,自家园子里的菜,用你们城里人的话说,都是绿色的。”他又说;“我约了村里几位你认识的老伙计聚聚,咱们今天吃手把肉,有好酒,大家好好叙叙。”姜玉刚朴实的话语中透着农民的淳朴、实在和好客。

  农家过去传统的炕桌,现在换成了屋中央的大圆桌,几把四腿方凳围绕在圆桌周围。姜玉刚请的几位乡亲陆续到齐,久违了的乡亲,大家见面不免是热情而激动,相互问候,大家话题自然也是海阔天空。大家围桌而坐,相互敬酒,满屋烟气缭绕,气氛热闹。

  酒过三巡,我的话题扯到了大家今年收入上。屋里热闹的气氛顿时变得有点消沉,姜申是我插队时结伴干农活时间最多的伙伴。当年我们都很年轻,姜申机灵活泼,爱说爱笑,农活也干得好,喜欢找知青玩,每到冬季农闲我们就一起到山上下马尾套子套山鸡。如今的姜申以60岁出头,从外貌上很难再找出他年轻时那机灵活泼的影子,他黑瘦老态的面容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他让我想起鲁迅《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下描述的闰土。姜申说“全村这些年各家都以种植胡萝卜为主,天顺营子种植胡萝卜已有8年的历史,由于天顺营子自然环境好,胡萝卜品质好以名声在外。今年地里胡萝卜长得不错,收成也好,就是胡萝卜收货商少,卖价太低,现在完全是客商一口价。胡萝卜拉去卖你就卖,不卖你就拉走,种植户硬着头皮,咬着牙也得卖。今年,比较好的种植户赔的不多,落个白玩。多数胡萝卜种植户都赔钱”。

  我问“怎么会这样呢?”姜玉刚把话接了过去,他说;“李叔,我给你算一笔账,你就明白今年胡萝卜挣钱不挣钱了。他说种胡萝卜每亩地的支出是,种一亩地,春天要用胡萝卜籽“三小铁桶”,好品种每桶350元。品种差些的胡萝卜籽,每桶200元。一般家庭多选择好品种,一亩地籽种钱是1050元。拖拉机扣地每亩40元,耧地每亩80元,机播每亩80元,化肥每亩100元,地膜每亩70元。胡萝卜苗期间苗雇工每亩3个工,每个工100元,计300元。秋天出胡萝卜每亩要用三个人装袋,每个人100元,又是300元。全年自己在地里干活用的工都不计算,算白搭。每亩胡萝卜从春到秋总费用合计是;2020元。

  胡萝卜一般亩产是5000——6000斤。收获时统一装一种稍厚的塑料袋,每袋能装胡萝卜45斤左右,一亩地按客商质量要求装袋,可选装胡萝卜110袋左右。春天有合同的价格是每斤0,65元,现在秋天实际是按袋收,每袋17元,根本不过秤。无合同胡萝卜的价格就更低了,每袋只能卖5元。这样算下来,订合同的家庭每亩胡萝卜收入是17元x110袋—2020元=-150元。种、收一亩胡萝卜基本要亏150元。春天没有订合同的家庭现在是按每袋5元收,亏本就更严重了,5元x110袋—2020元=-1470元。一亩地要亏1400多元,很多胡萝卜种植户的胡萝卜宁可烂在地里也不起,为的是少赔一些钱。

  我在饭桌上和乡亲们算的是胡萝卜账,也是揪心账,我的心里也跟着沉甸甸的。姜申说“明年我说什么也不能再种胡萝卜了。”我在想没人给农民准确、及时地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什么能挣到钱呢?大多数农民面对市场经济总是弱者,他们在市场经济面前碰的头破血流又无可奈何,说让广大农民富起来谈何容易呀。


版权所有:赤峰智能教育网 copy 2005-2010总裁:柴春泽常务站长:高颖E-mail: cfccz@263.net 电 话:13704765925(专收短信)站长:赵杰电话:0476-8666066 8668099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19号蒙ICP备20002477号蒙网警:150402010196号